播道書院
播道書院

新界將軍澳至善街7號

以聖經真理為基礎,為青少年提供全人教育及優質教育,建立正確生活價值觀,啟發潛能,以達致靈、德、智、體、群、美均衡發展。

Primary School Profile

學校資料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何永業先生
校長 盧偉成先生
資助種類 直接資助計劃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教學語言 英文
辦學團體 香港基督教播道會聯會
宗教 基督教
創校年份 2006
校訓 播揚真理,道育幼苗
學校佔地面積 約 14,380 平方米

一條龍 / 直屬 / 聯繫中學

一條龍中學 播道書院

學校全年收費

學費 "$22500"
堂費 -
家長教師會會費 "$6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其他收費 -

教師資料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全校教師總人數 76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7%
學士 63%
碩士、博士或以上 37%
特殊教育培訓 29%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20%
5-9年 25%
10年或以上 55%

班級結構

小一班數 5
小二班數 5
小三班數 5
小四班數 5
小五班數 5
小六班數 5
總數 30

學校設施

課室數目 30
禮堂數目 1
操場數目 1
圖書館數目 1
特別室 22間。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及學校設立「遊戲室」及「多感官學習中心」,由教育心理學家、教學助理及社工負責管理,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其他 攀石場、游繩設施、STEAM中心、飯堂、鼓室、媒體創作中心、木人巷、以勒劇場、跑道、迎軒、思齊里。

教學模式

班級教學模式 學校會推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並「四高」教學──即「高動機」「高參與」「高期望」和「高展示」的教學模式,藉多元化評核(基準題目學習檔案、測驗、考試、每月學習態度分等)及回饋來改善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態度。
班級結構備註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0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2
多元學習評估 學校會全年舉行兩次考試;並於日常教學中,以多元化的方法(其中包括:基準題目檔案、每月學習態度分、緊扣基準題型之評估)來了解孩子的學習表現及學習態度。
分班安排 學校不按能力分班。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何永業先生
校長 盧偉成先生,MH
資助種類 直接資助計劃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香港基督教播道會聯會
宗教 基督教
創校年份 2006
校訓 播揚真理,道育幼苗
學校佔地面積 約 14,380 平方米

中一 "$27200"
中二 "$27200"
中三 "$27200"
中四 "$27200"
中五 "$27200"
中六 "$27200"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60"
學生會會費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全校教師總人數 80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85%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1%
特殊教育培訓 14%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29%
5-9年 20%
10年或以上 51%

中一班數 5
中二班數 5
中三班數 5
中四班數 5
中五班數 5
中六班數 5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普通話、基督教教育、中國歷史、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中一及中二:英國語文、數學、綜合科學、音樂、視覺藝術、創意科技;中一︰地理、歷史;中二︰生活與社會;中三︰英國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企業概論、生活與社會、歷史、音樂、視覺藝術、創意科技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基督教教育、中國歷史、體育、公民與社會發展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英國文學、數學、數學(延伸部份:單元一)、數學(延伸部份:單元二)、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音樂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語文政策 學校中、英並重;採用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亦會努力推動普通話的學習,好讓同學掌握全世界最通用的兩個口語,有所需之口語能力來走遍中國、踏足世界。學校實施粵教中政策,全面促進中國語文之聽、說、讀、寫、品德、情意、高階思維、文化、文學、自學十大能力範疇之學習。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致力追求專業:要求科組訂定主要學習目標;採用符合學習目標和心理的教材;精選題目供學生深入鑽研;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由教學、導學培養學生走上自學;發展多元化評估和回饋來評核及提升學生的學習表現;利用分層次的課業、網上閱讀、同儕互助等方法來照顧學習差異。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學校提供理科、文科和商科組合。第三個選修科目供學生有更多的選擇,以達到文中有理,理中有文的目的。<br>2. 課程重點:每月學習態度分與回饋計劃、基準課業分計劃、人人可成功考核策略、AI 驅動之英文閱讀與評核、星級題目及擇星課程、進念思維六習慣、人人皆資優計劃、中華文化素養學習、博物館為本學習和社區為本學習。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 設計不同程度的課業(如:基準課業、星級課業等),以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的學習需要。 <br>2. 提供學習增潤和輔導班。 <br>3. 推行資優培訓計劃。 <br>4. 推行同儕輔導計劃。 <br>5. 推行自主學習獎勵計劃。
模式融合教育 由多位專業同工包括教育心理學家、特殊學習需要統籌主任、老師、社工及教學助理組成的學生支援隊伍,因應個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以三層介入支援模式 - <br>第一層:優化教學策略與針對性的評估與功課調適,<br>第二層:抽離式的學習、行為與社交適應訓練及<br>第三層:個別化教育計劃,以照顧其學習差異,<br>並帶領及推動全校的相關發展。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
家校合作 學校已成立家長教師會(每級一位家長委員)、家長義工隊等組織,並致力推行家長教育,以促進學校和家長在教養孩童方面彼此配合。
校風 推行以中華文化、聖經真理和教育局提倡之十大首要價值觀/態度為本之生命價值教育,致力培養孩子成為具優良價值觀、態度和習慣的人,並且環繞三個主題:「做個好鄰舍」、「做個好學人」和「僕人領袖」來推行各項培育計劃;推出多元化的獎勵計劃,肯定學生的參與、態度表現和成就。學校曾獲香港城市大學頒發「最和諧校園」榮譽-中、小學均獲全港第三名。
學校發展計劃 1. 維持高水平學業表現並繼續突破。<br>2. 推行十二年貫全校參與之以價值觀為本之德育及公民教育。<br>3. 培養老師維持學校高效發展。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除善用校外的專業發展平台外,學校設立播道教師學院,為老師提供職前和入職後之專業發展活動和教師領導培訓。
全方位學習 學校設立各類型校隊、學會、校本制服團隊、服務團隊及向學生提供之課外精選活動,擴闊學生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