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僑書院
新界沙田大圍大圍新村路1號
全新的一條龍中小學—培僑書院,以英語及普通話學習,中西薈萃,培育能為香港、為中國走向世界作出貢獻的出類拔萃新生代。
Primary School Profile
學校資料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 曾鈺成先生 |
校長 | 吳育智先生 |
資助種類 | 直接資助計劃 |
授課時間 | 全日 |
學生性別 | 男女 |
教學語言 | 中文(包括:普通話)及英文 |
辦學團體 | 培僑教育機構有限公司 |
宗教 | - |
創校年份 | 2005 |
校訓 | 中西薈萃,培育 出類拔萃新生代。 |
學校佔地面積 | 約 19,000 平方米 |
一條龍 / 直屬 / 聯繫中學
一條龍中學 | 培僑書院 |
學校全年收費
學費 | "$31000" |
堂費 | - |
家長教師會會費 | "$100"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 |
其他收費 | - |
教師資料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77 |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教育文憑 | 88% |
學士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60% |
特殊教育培訓 | 11% |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0-4年 | 18% |
5-9年 | 19% |
10年或以上 | 63% |
班級結構
小一班數 | 5 |
小二班數 | 5 |
小三班數 | 5 |
小四班數 | 5 |
小五班數 | 5 |
小六班數 | 5 |
總數 | 30 |
學校設施
課室數目 | 30 |
禮堂數目 | 1 |
操場數目 | 2 |
圖書館數目 | 1 |
特別室 | 60間(音樂室、視藝室、電腦室、小組教學室、校園電視台、體能訓練中心、室內體育館)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點字及觸覺平面地圖、觸覺引路帶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
其他 | 游泳池、膳堂、田徑跑道、露天劇場。 |
教學模式
班級教學模式 | 學生為本;課程統整;高階思維;閱讀作為核心課程;豐富的語言環境;促進學習的評估;12年一貫,課程根據學生心智發展規律和特點而設計。 |
班級結構備註 | -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 0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 2 |
多元學習評估 | 自小一開始,為每名學生設立學習檔案匣,記錄其學習成長經歷;評估報告著重以評語報告分析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可更進步的空間,讓學生、家長都能了解和進行學習反思。 |
分班安排 | 小一至小六平均分班。 |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 曾鈺成先生 |
校長 | 吳育智先生 |
資助種類 | 直接資助計劃 |
授課時間 | 全日 |
學生性別 | 男女 |
辦學團體 | 培僑教育機構有限公司 |
宗教 | - |
創校年份 | 2005 |
校訓 | 未定 |
學校佔地面積 | 約 19,000 平方米 |
中一 | "$29500" |
中二 | "$29500" |
中三 | "$29500" |
中四 | "$37200" |
中五 | "$37200" |
中六 | "$37200"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100" |
學生會會費 |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 |
其他收費 | 0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111 |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教育文憑 | 89% |
學士 | 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50% |
特殊教育培訓 | 7% |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0-4年 | 25% |
5-9年 | 13% |
10年或以上 | 62% |
中一班數 | 4 |
中二班數 | 4 |
中三班數 | 4 |
中四班數 | 4 |
中五班數 | 4 |
中六班數 | 4 |
中一至中三 |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體育、音樂、視覺藝術、生活與社會<br>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英語話劇、數學、歷史、地理、綜合科學、電腦及資訊科技、生活與社會(英國語文單元)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中四至中六 |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br>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歷史、地理、經濟、物理、化學、生物、<br>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語文政策 | 除中文、中史外,其餘各科均以英文學習。中文科以普通話授課,學生除了英語和粵語外,也能說流利的普通話。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全方位學習:<br>1. 打破科目與課文的局限,配合學生的心智發展特點統整各科的知識和能力,推行跨學科綜合活動;<br>2. 拓展學生的學習經歷於就業、創業、求生、歷奇、社區合作、社會服務,讓學生全面參與,知行合一。<br>3. 注重體育鍛鍊,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堅毅的意志和合群的精神。學生可參加制服隊伍,接受紀律及體能訓練,培養認真負責、顧全大局的群體精神。<br><br>以教育局課程架構為指引,根據學生、學校和社會的需要發展課程,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樂於學習。把閱讀興趣及能力的培養作為英文、中文課程的核心,引導學生掌握各種閱讀策略,透過閱讀,讓學生學會學習;鋪設中央課程架構,因應每個主要學習階段的學習心理特點,提出具體指引和要求,有系統地通過各科及活動的配合,啟動閱讀風氣;課堂活動和課業設計皆要求學生從閱讀中思考,讓學生透過閱讀培養自學精神。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詳情請參考本校的網頁。<br>2. 課程重點:課程調適、共通能力的培養及其他學習經歷等。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透過適切而靈活的課程剪裁和學習活動以及個別面談,教師及導師關注學生的特殊需要,從而進行有效的輔導,讓每名學生都找到成長和發展的途徑。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透過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校本資源,為學生提供適切及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另外,本校亦已成立「學生支援組」,與學校其他部門協作,共同加強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因應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開辦多元化的訓練小組,並由專業導師設計活動供學生參與;根據心理學家的報告建議,為他們安排考試調適;設立「關愛大使」計劃和舉辦共融活動等。本校重視家校合作,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絡。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本校部分年級全面(即所有班別/組別)實施普教中,按需要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 |
家校合作 | 家教會 |
校風 | 1. 每班學生32人,學生能獲得更細緻的指導;<br>2. 課後自習:學校安排學生課後自習,培養自學能力;<br>3. 專業諮詢:聘請其他專業人才,例如教育心理學家、醫生為顧問,為學校的設施、措施和制度提供意見,以便更好地配合學生心理和生理成長的要素。從而建立篤行好學的校風。 |
學校發展計劃 | 1. 確定「學生為本」的方針,教材選取、教學活動設計、評估方法等,都從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需要出發,因應學生的背景經歷、發展階段、個性興趣等特點,提升學習動機,發展潛能。各科課程需建基於這方向和原則,並穩定發展;<br><br>2. 確定「正面訓育」(positive-disciplined approach)的原則和方向,重視學生的個人長處。透過各種積極促進思想發展的學習元素,讓學生認識潛能,努力發揮所長;並通過探討行為背後的動機及各種因素,轉變學生的思想,配合學生不同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引導其不斷反思,並引發其改變行為的動力,從而成為自己的主人,健康成長。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重視反思、交流和協作,安排空間,建立制度,共同探討教學理念、課程和教學法。由本港及國內海外教育專家組成的諮詢委員會,為學校發展提供專業指導。 |
全方位學習 | 培養學生不同領域的興趣和專長,照顧學生各種範疇的成長需要。活動包括:<br>(中文)詩文寫作班、編輯培訓班、普通話朗誦培訓班;<br>(英文)Super Achiever's Program, School Musical, Pui Kiu Radio Station, Student Reporters, Book Club;(數學)π聯盟、小小數學家;還有綜合科學、人文科、體藝等各類課外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