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
新界將軍澳嶺光街五號
建基於聖經的真理,以直資一條龍的辦學模式,提供嶄新十一年中、小學直通優質全人教育。透過靈、德、智、美、體、群,均衡發展學生的潛質,培養具國際視野的未來領袖。
Primary School Profile
學校資料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 鍾嘉樂牧師 |
校長 | 李澤康博士 |
資助種類 | 直接資助計劃 |
授課時間 | 全日 |
學生性別 | 男女 |
教學語言 | 中文(包括:普通話)及英文 |
辦學團體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 |
宗教 | 基督教 |
創校年份 | 2002 |
校訓 | 求真行道、達善臻美 |
學校佔地面積 | 約 7,000 平方米 |
一條龍 / 直屬 / 聯繫中學
一條龍中學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 |
學校全年收費
學費 | "$28600 (分10期繳交)" |
堂費 | - |
家長教師會會費 |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 |
其他收費 | - |
教師資料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161 |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教育文憑 | 88% |
學士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55% |
特殊教育培訓 | 24% |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0-4年 | 23% |
5-9年 | 16% |
10年或以上 | 61% |
班級結構
小一班數 | 6 |
小二班數 | 6 |
小三班數 | 6 |
小四班數 | 6 |
小五班數 | 6 |
小六班數 | 0 |
總數 | 30 |
學校設施
課室數目 | 76 |
禮堂數目 | 3 |
操場數目 | 6 |
圖書館數目 | 3 |
特別室 | 中小學:科學、視藝、音樂、電腦媒體、舞蹈、會議、演講、數碼鋼琴、輔導、閱覽室、錄影廠及電視台。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暢通易達升降機。 |
其他 | 恆溫泳池及冷氣籃球場。 |
教學模式
班級教學模式 | 全新十一年直通模式,分基礎二年、拓展五年及通達四年共三個階段完成中小學。完成十一年後可參加中學文憑試或國際預科文憑試。 註:完成五年小學後,可原校升讀中學。 |
班級結構備註 | 採生活化自選教材,不過份倚賴課本,著重知識與生活結合,讓學生愉快及有效學習。批核小一名額198個。拓階一年級開始採用「自攜裝置」計劃。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 0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 2 |
多元學習評估 | 按各科需要,以持續方式評估學生在課堂討論、課業、測驗及專題研習等活動中的表現,著重及時回饋。每年一月及六月進行總結性評估。 |
分班安排 | 分班按男女比例、班主任安排、同學互動、教學效能及班組人數等因素決定。 |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 鍾嘉樂牧師 |
校長 | 李澤康博士 |
資助種類 | 直接資助計劃 |
授課時間 | 全日 |
學生性別 | 男女 |
辦學團體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 |
宗教 | 基督教 |
創校年份 | 2003 |
校訓 | 求真行道、達善臻美 |
學校佔地面積 | 約 14,000 平方米 |
中一 | "$32300" |
中二 | "$32300" |
中三 | "$32300" |
中四 | "$32300" |
中五 | "$32300" |
中六 | "$32300"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 |
學生會會費 |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 |
其他收費 | 0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160 |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教育文憑 | 88% |
學士 | 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54% |
特殊教育培訓 | 28% |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0-4年 | 27% |
5-9年 | 15% |
10年或以上 | 58% |
中一班數 | 5 |
中二班數 | 5 |
中三班數 | 5 |
中四班數 | 5 |
中五班數 | 5 |
中六班數 | 5 |
中一至中三 |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拓展階段第四及第五年(中一及中二):中國語文、中國歷史、 宗教教育、家庭生活教育、視藝與設計、音樂、體育。<br>通達階段第一年(中三):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宗教教育、家庭生活教育、體育、社區創研。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拓展階段第四及第五年(中一及中二):英語、數學、科學、社會及人文科學、科技教育、資訊及通訊科技 。<br>通達階段第一年(中三):英語、數學、初中物理、初中化學、初中生物、社會及人文學科:地理、世界歷史和經濟與社會、資訊及通訊科技、商業基礎知識,視藝與設計、音樂。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拓展階段第四及第五年(中一及中二):科技教育、宗教教育、家庭生活教育。<br>通達階段第一年(中三):社區創研、商業基礎知識、宗教教育、家庭生活教育。<br><br> |
中四至中六 |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通達階段第二年至第四年(中四至中六):中國語文、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公民與社會發展、體育、延伸其他學習經歷。<br>通達階段第三及第四年國際文憑班(中五、六):語言A-語言及文學(中國語文)。<br>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通達階段第二至四年香港中學文憑班(中四至中六):英語、英語文學、數學及延伸部份、物理、化學、生物、經濟、地理、世界歷史、心理學(中四)、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音樂、視覺藝術。<br>通達階段第三、四年國際文憑班(中五、六):語言B-語言及文學(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地理、世界歷史、心理學、計算機科學、音樂、視覺藝術、知識論、延伸論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通達階段第二至四年香港中學文憑班(中四至中六):宗教教育、生活教育、延伸其他學習經歷。<br>通達階段第三、四年國際文憑班(中五、六):宗教教育、生活教育。 |
語文政策 | 學生必須能流暢地運用中文(普通話及廣東話)及英文溝通。校方將致力增加學生使用外語與老師及他人溝通的機會,除了聘任英語及普通話教師任教之外,將繼續舉辦外地文化沉浸課程活動等。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鞏固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預備學生身心接受高等教育。學生通過不同的學習領域,掌握知識,培養技能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學生除了透過專題研習及分組活動,學會與人合作外,亦透過向導師匯報進度,學會分配時間、應付壓力、主動學習。此外,每年均有戶外考察學習的活動,長假期則會到外地交流,學生可以自由參加。校方已仔細考慮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大趨勢,調節本校初中及高中的課程。課程設計除了能夠適應本港實行的香港中學文憑試要求外,另加入海內外不同課程獨特而優秀的內容,使學生能接觸具有國際視野的課程,為留學海外預作準備。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請參考「開設科目」及「課外活動/聯課活動」部份。<br>2. 課程重點:請參考「開設科目」及「課外活動/聯課活動」部份。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學生個別差異,致力推動融合文化,使校園成為一個共融和諧的地方。<br><br>學生支援組成員及教師密切合作,協助新生、轉校生、資優生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適應校園生活。<br><br>2021至2024年學校發展計劃以自主學習、正向教育及真道價值為主要關注事項,透過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及豐富學生的價值觀,讓學生根據個人的學習進度發展所長。<br><br>此外,校方鼓勵教師在課堂上採用分層教學、電子學習及各科發展的科本教學策略等,以照顧學習差異。 |
模式融合教育 | 在校長的監督下,負責學生支援的副校長帶領由校園生活組、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組成的學生支援組,按個別學生的需要統籌及制定支援方案。學生支援組定期召開會議跟進個案,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例如特別評估調適、社交訓練小組等。<br><br>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校方正有序安排教師接受校外各項教師培訓課程,而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在校內亦會定期舉辦講座及工作坊以培訓教師支援學生不同學習需要。<br><br>在學與教方面,學生支援組和教務支援組及科組密切合作,因應學生的學習差異調整策略及優化課堂教學,適時按學生的教育需要提供課後支援,如提供讀寫訓練小組、學習小組等。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本校部分年級全面(即所有班別/組別)實施普教中,按需要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舉辦與中國文化相關的活動及講座,供所有學生參與,增加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推動校園共融文化。 |
家校合作 | 學校擁有一個非常緊密的家校合作傳統,家長非常珍惜與學校密切而良好的夥伴關係,全力支持並配合學校工作。每年參與家長學堂、家長團契、家長教師會、家長晚會、家長義工、「真道同行」出版等各式活動的家長不下數千人次。 |
校風 | 教育的核心,就是品格的塑造與心念的轉化。校方將致力協助學生培養三自-「自理」、「自學」、「自省」能力,追求真、善、美,從而經歷一個豐盛人生。透過由海內外教育同工及學者等組成的龐大網絡,以及學校和家庭的緊密聯繫與攜手合作,對培養學生成長,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援。 |
學校發展計劃 | 堅守廣闊的國際教育理念,結合中小學一體化的模式,配合完善的學習設施,真道書院將致力發展成足與世界各地優秀學府相比的學校。校方會加強對外的聯繫和交流,引進世界各國教育及科研的成果,主動實踐新理念,共同探索新方向。校方會繼續聯繫海內外人才,構建多元的學習社群,並透過不斷改進課程、教學法、評核及管理,提供優質全人教育。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校方斥資讓全校教師加入世界性教師專業發展團體,每年出訪世界各地,參加研討會,結識不同背景的學者,訪問當地的學校。校方亦安排本地及各國資深學者到訪學校,共建環球性多元文化的支持網絡。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按學生年齡和分階段提供文娛、康樂、體育各類聯課活動,開闊學習,發展潛能,培養領導才能。內容包括合唱、樂團、團契、制服團隊、社會服務、戶外考察、宿營、本地及海外交換生計劃、興趣小組、各式球類及體育運動等,促進集體意識,全方位發展全人教育,培養終身受用的均衡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