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中學
新亞中學

九龍土瓜灣農圃道6號

1. 繼承新亞書院的人文教育精神,發揚中國文化。2. 培養學生品德與正確價值觀,建立對家庭,社會,國家及與世界的責任感。3. 負起培養學生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的責任。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范少偉先生
校長 梁淑貞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新亞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宗教 -
創校年份 1973
校訓 誠明
學校佔地面積 約 13,0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20"
學生會會費 "$15"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意外保險費、eClass App、學生証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7
全校教師總人數 62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87%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37%
特殊教育培訓 40%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29%
5-9年 8%
10年或以上 63%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地理、中史、歷史、科學*、電腦、音樂*、體育、設計與科技(中一至中二)、普通話、生活與社會、視覺藝術、基礎商業(中三)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物理、生物、化學、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經濟、視覺藝術、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數學延伸部份(單元一/單元二)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全人發展校本課程(中四至中五)

語文政策 1. 本校以母語教學為主,發展兩文三語。校本設有教學語言政策小組,負責:(a)制定全校教學語言政策;(b)統籌和監察各科組以英語進行延展教學活動;(c)舉辦英語課外活動<br>2. 以英語進行教學科目:(a)英文;(b)數學(部分班別)<br>3.以英語進行延展教學活動:(a)以英語重溫學科概念和內容;(b)以英語材料進行閱讀訓練;(c)專題研習<br>4. 英語增潤活動:(a)學生表演(如歌曲、戲劇);(b)閱讀英語新聞;(c)跨科英語廣播節目;(d)「New Asia,New World」聯校學生論壇;(e)耶魯大學導師英文增潤課程;(f)語言及文化工作坊<br>5. 照顧學習多樣性:(a)增潤班/鞏固班;(b)輕鬆問功課;(c)暑期銜接課程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推行「卓越課堂計劃」,訂明有效課堂之要素(如與課堂內容清晰連繫之預習及家課、高階思維元素)。<br>2. 推行「學思達」教學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共建知識。<br>3. 全面推行「混合式學習」。<br>4. 致力於課堂內外培養學生之共通能力及正確價值觀,如透過校本STEAM教育提升學生解難能力及資訊素養。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 本校開設生物、化學、物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中史、歷史、地理、經濟、資訊及通訊科技、數學延伸部份(單元一/單元二)。<br>2. 課程重點:初中設生活與社會、地理、歷史,擴闊同學知識領域,並透過跨科專題研習,以培養同學的高階思維。推行初中英文、中文及數學課程調適及整合計劃,其他科亦以學生為本設計及統整課程,因應學生程度編訂教材,採用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活動,提高學習動機和效能。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 善用各種評估工具及數據,如持份者問卷、APASO III問卷、測考成績、日常觀察等,檢視學生各方面需要。<br>2. 班主任進行個人化訓輔工作,培養學生品德,關顧學生成長,又指導他們的預習溫習策略,協助訂立學習目標,對學生全面照顧。班主任中一至四級設雙班主任制。<br>3. 於中、英、數等科目,學生分流成小組上課,更有效照顧學習多樣性。<br>4. 設有課後增潤及鞏固班,照顧不同學習進度。<br>5. 由學生組成的新連心團隊,協助新來港學童及早適應學校生活。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以「全校參與」模式進行融合教育工作,又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增聘額外人手,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br>本校設有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副校長、輔導主任、特殊教育統籌主任、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教師。小組與其他科組配合和協作,共同支援有需要的學生,其主要工作包括安排駐校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評估及訓練、在課程及教學上提供建議及支援、開辦不同的小組活動,並向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令學生在身心及學業方面都得到支援。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家校合作 家長整體支持本校之方針及工作。家教會之家長與本校合辦不同活動,包括陸運會、蔬果日、九龍城區家長教師聯會「中學博覽」等。該會又舉辦家長增值課程、親子講座及旅行等活動,促進親子關係。
校風 學生整體守規有禮,對學校歸屬感強。學生投入學習,與教師及同儕關係緊密,校園關愛氣氛濃厚。學生領袖樂於服務同學及社區。<br>1. 中一至中四採雙班主任制,設班主任節進行成長教育活動,為學生成長提供更全面的照顧;<br>2. 初中以「農圃獎勵計劃」及「Teen」行使者之回饋社區計劃,鼓勵學生增強自信,挑戰自我,為自己在學業上及行為上訂立目標;<br>3. 中二開始,建立分階段領袖培訓計劃:中二明日領袖生培訓計劃,中三、四朋輩輔導訓練及領袖訓練計劃,以「學會領袖訓練計劃」培養同學的領導能力,為不同成長階段的學生提供適切支援及培訓; <br>4. 優等生計劃:本校優等生培訓計劃訓練學生的共通能力,培養他們正面的價值觀和服務精神。
學校發展計劃 2023-2026關注事項:<br>1. 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和學習態度。<br>2. 培養學生成為優秀公民及未來領袖。<br><br>本校培育學生建立修身學習的目標,進德修業,培養高尚人格,最終具備以下素質的學生:明辨是非;勤奮向上;熱愛生命;自律自強;勇於承擔;樂於助人。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配合學校發展需要及教育局規劃,安排各種專業發展及培訓活動。<br>2. 教師參與境內外之專業發展活動,並參與校內外之專業學習型社群。<br>3. 進行恆常觀課議課,以進行課堂研究、促進專業交流。<br>4. 積極參與校本支援計劃,增強專業能量。<br>5. 積極推動個人、科組及全校層面之自評工作,不斷求進。
全方位學習 1. 設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包括體育、音樂、視藝、戲劇和STEAM的各項小組活動和比賽,也有全校性主題活動,例如中國文化日和音樂日。<br>2. 為高中安排全級服務學習活動。<br>3. 中一及中二級設「課外活動節」,培育學生「一生一體藝」。中四及中五級則設「全人發展校本課程」。<br>4. 除公民科內地考察團外,學生參與不同境外活動,如遊學團、內地及海外機構之暑期訓練營、姊妹學校參觀及台灣南山中學主辦模擬聯合國會議等。<br>5. 學生自行規劃「全方位學習日」,進行各類型學習活動。<br>6. 為所有高中生安排職場體驗、參觀等於工作相關活動。<br>7. 高中學生可參加不同「商校合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