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諾撒培德書院
嘉諾撒培德書院

香港香港仔貝璐道200號

本校致力培育學生品德,令使自發向善、自愛自律、自我挑戰,並勇於承擔責任。我們期望學生透過實踐,敦品勵學,充實人生,貢獻社會。

概覽
南區
中學
資助 /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畢卓儀修女
校長 黃少玲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辦學團體 嘉諾撒仁愛女修會
宗教 天主教
創校年份 1975
校訓 立己立人,愛主愛世
學校佔地面積 約 4,0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
學生會會費 "$35"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3
全校教師總人數 55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70%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30%
特殊教育培訓 5%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58%
5-9年 9%
10年或以上 33%

中一班數 3
中二班數 3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中一)*、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家政*、生活與社會(中二、中三)*、音樂*、體育、普通話、倫理與宗教*、視覺藝術*、地理(中二、中三)*、電腦認知(中一)*、STEM教育(中二、中三)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生活與社會(中一)、科學(中一)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中二、中三)*、科學(中二、中三)*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倫理、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倫理與宗教、地理(中五、中六)、旅遊與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視覺藝術、體育、日語(中六)、電子商務會計(應用學習科)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延伸部份)、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經濟(中四、中五)、專業英語(應用學習科)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核心部份)、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中五、中六)、經濟(中六)、地理(中四)

語文政策 1. 本校重視學生語文發展,按教育局語言微調政策推行英語教學及英語延展課程,更因應學生英語能力不停提升,學校於2021年開始把所有高中理科科目改用英文作為教學語言,部分學科如數學、地理、經濟、企業管理及會計科均有英文組別,讓修讀學生容易銜接大學課程;2. 致力營造英語學習環境,全校廣播主要以英語為主,並聘用多名以英文為母語的英文教師外籍教師。學校設有英語角,每星期規定初中學生參與活動,鞏固英文能力。除中文科、中國歷史科及普通話科外,其他學科會和英文科合作,推行跨學科活動,讓學生認識更多英文詞彙,閱讀英語材料,為高中及未來升學鞏固基礎;3. 為能力稍遜的學生設有學習鞏固班;安排能力較強的學生參與聯校英文辯論比賽、英語話劇及公開演說等活動;4. 中文科設有戲劇融入語文課程,提高學生的中文水平;5. 定期舉行境外學習團,包括內地姊妹學校、美國、新加坡、英國等地,讓學生能有善用兩文三語的機會。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致力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及創意思維,跨學科語文委員會推動跨學科英文課程的推展,營造全校英語學習的環境;加強數理科及創新科技教育的發展,並聘用港大及中大的專業團隊或教授作為顧問,與數理學科合作,提升教學效能及積極培育具有潛能的學生;各學科因應學科的特色引用不同的教學法,積極及持續優化教學法。優化上課時間表,設立「學習反思時段」及星期五的全方位學習活動時間,讓學生得到均衡的發展。本校又會透過不同的聯課活動,如全方位學習日、境外文化交流活動、制服團隊及每年舉辦的開放日等,擴闊學生的視野。本校同時重視其他學科的發展,願意投入資源,配合各學科的課程改革,學科成績表現理想。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新高中設有多個選修科目,學生可按個別情況選讀。為讓同學與寬廣的專業和職業領域緊密連繫,升學上與各大專院校有更緊密的銜接,本校於中四及中五均有不同的應用學習科供同學選修。<br>2. 課程重點:(1)為配合教育發展及初高中課程銜接,本校積極於初中推行校本課程,計有生活與社會科、STEM教育科、戲劇融入語文課程等;(2) 英文科設計了不同的校本單元,又於初中級別與各有關科目協作,共同規劃「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其他核心科目在初、高中均設有不同的校本教材及練習,為學生升學作好準備;(3) 中一全級推行校本生活與社會科及科學科,全以英文教授;(4) 和各大專院校及專業機構合作,開辦具特色的增潤課程,如中醫藥知識、雲端平台操作及UX/UI課程,讓同學充份發揮潛能。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初中三級按能力編班,能力較高的班別在各學科的課程有所增潤。科學科在初中推行資優教育,培育有潛能的學生。其他學科會為不同能力的學生設計不同程度的練習,並舉辦適切的課外學習活動。為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核心科目於課後舉行增潤課程,進行拔尖補底。
模式融合教育 根據教育局全港政策,設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專責跟進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個案;成立學習支援小組,及早識別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以便提供適切的調適,並舉辦相關活動。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家校合作 學校與家長建立良好關係,透過多種途徑與家長溝通,包括家長日、家長通訊、流動程式及家長教師會等,使家長知悉學校的主要活動和最新發展。家長教師會委員十分投入及支持學校的發展,每年均贊助獎學金和學校活動,又積極參與敬師日、家長日、升學講座、親子旅行、DIY工作坊等不同類型的活動。
校風 1. 本校校風純樸,著重培育學生品德,營造「培德是我家」的關顧文化。另設有多項計劃幫助學生融入校園生活及建立正確價值觀,如「培德義工隊」、「小良伴計劃」、「柏姬達獎勵計劃」等。近年積極推動學生社區活動,例如與香港仔坊會合作「培坊長者學苑」、與區內長者推動跨代共融的精神;<br>2. 每年舉行開放日活動,讓不同能力的學生能各展所長,並凝聚學生團結精神,如「綠滿培德齊送暖」環保活動、「珍情」懷舊活動、創業巿集營商活動及創意活動日等;<br>3. 全校採用訓輔合一方法支援學生成長,恩威並施,營造和諧校園;<br>4. 積極參與義工服務,常設義工團隊超過100人,培養學生同理心和關愛精神。<br>5. 在活動外,更於各科目課程中滲進價值觀教育元素,致力培育學生品格。
學校發展計劃 1. 秉持會祖聖瑪大肋納嘉諾撒的「心靈陶育」(Formation of the Heart)理念,塑造學生具備「嘉諾撒人」的素質;<br>2. 以PEAK教育理念為基礎,培育學生成為有熱誠(Passion),具不同經歷(Experience),有良好態度(Attitude)及擁有紮實知識(Knowledge)之年青人。<br>3. 全面落實優化教學的計劃,培育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br>4. 建立校內專業學習社群,提升教育質量。<br>5. 繼續完善各項硬件及環境設施,為學生提供理想學習理境。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一向重視教師專業發展及培訓,特設教師專業發展組,除舉辦校本研討會外,亦參與境外學習、聯校教師專業發展日的活動,又參與教育局及不同大學及專業機構的協作計劃。本校也透過學生文化交流,與境外學校建立聯繫,透過互訪,促進專業發展。本校同時重視學科共同備課,透過互相討論及觀課,致力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全方位學習 本校實行一人一活動的政策,中一至中四同學必須選擇加入最少一個課外活動學會/興趣小組/學科學會;又積極參加各項校際及社團的比賽。本校更和民安隊和紅十字會青年團合作,開放校園作為訓練基地,鼓勵同學參與制服隊伍。本校致力推動表演藝術,包括口琴、戲劇、中國舞、爵士舞及樂隊表演。此外,每年舉辦不同主題的開放日活動,讓學生聯繫社區,發揮學生潛能及互助互愛的精神。學校每年舉辦多項境外學習的活動,遠至英美及世界不同地方,近年學校更積極推動不同類型的學術性活動,開辦STEM學會及中英文辯論隊,讓同學學以致用之餘,更可和不同友校作交流,達致更佳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