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著重兩文三語:在不同級別,投入額外資源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初中及高中均採用「能力分組」教學,引入資優教育觀念,設置英文拔尖班,進一步提升英文基礎較佳學生的水平。在部份班別(中一數學科,科學科及中二科學科,生活與社會科,及中三科學科(生物、化學),會以英語教授。此外,各級英文及中文科均以小班教學模式加強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學校設有英語學習中心及網上學習平台,配合由外籍英語老師安排的學習活動,加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本校中國語文科以粵語授課,初中另設普通話科提高學生聽說普通話的能力。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積極發展「自主學習」。我們的願景是營造一個愉快的教與學環境,並強調教與學的效能。學習方面,培養同學有良好學習態度和建立學習習慣;教師方面,鼓勵老師建立學習圈,分享課堂管理和教學心得。初中:為了提供廣闊的基礎課程,推動閱讀氛圍。高中:提供文、理、商等不同的課程組合以適應不同性向的同學,並以銜接大學為目標。除中文科及英文科廣泛閱讀計劃外,每周均設閱讀課,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校已裝設全校無線網絡,並建立網上學習平台、購置平板電腦,積極推行電子學習。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提供文、理及商科供同學選擇。同學可自由選擇純文,純理、純商或文理、文商、理商等組合。部份能力較佳同學可選讀3科選修科。其他同學亦可選讀應用學習「職業英語」課程、中英文增潤課程。<br>2. 課程重點: <br>i)初中及高中各級均按學生的英文及數學能力分班,設英文拔尖班、數學拔尖班,並設中英數小班教學組別,增加班本教材,加強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達到拔尖保底的效果。<br>ii)初中生命教育科採用校本設計的課程及教材。 <br>iii)特設校本高中課程 (包括視覺藝術、音樂、戲劇、舞蹈、創意媒體),讓同學有更豐富的其他學習經歷,透過踏上表演舞台演出,操練同學不同的共通能力,如溝通,合作等等,擴闊同學的學習視野,增強自信。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按學生學習能力編班。引入校外教育服務機構照顧不同學生需要,舉辦學習技巧訓練、閱讀策略訓練、批判性思考能力訓練及課後補習班。在初中實行雙班主任制,加強個別學生的照顧。積極發展多元化評估學習計劃。已制訂校本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的政策。本校設有學生支援小組,照顧有需要同學。另有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駐校,為同學及家長提供專業服務。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設「學生支援組」,由副校長(學術)統籌,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輔導主任、訓導主任、主科科主任、教育心理學家和駐校社工。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檢視及執行各項支援措施,改善支援配套,推動校內共融文化。<br>另設教學助理協助照顧特殊需要學生,增強學生日常生活支援。學校運用教育局學習支援津貼及辦學團體資助,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提供各項駐校專業服務,包括教育心理學家服務及言語治療服務。透過專業人士的及早介入,可為學生提供適切的跟進或轉介。<br>本校透過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擴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體驗,改善社交行為、溝通技巧及情緒管理,提升個人自信。<br>本校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及成績稍遜的學生安排課後學科輔導,期望能針對個別學生的照顧,提升其學習表現。個別特殊學習需要學生亦會按需要安排測考調適。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如有需要,將給予個別輔導及支援。 |
家校合作 |
透過舉辦不同活動,讓家長認識學校,積極參與校政。近年,我們推動家長義工服務計劃,好讓家長直接協助推動學校活動,效果良好。 |
校風 |
強調校風純樸,透過雙班主任制和輔訓活動如「自我實踐計劃」、「全人發展獎勵計劃」、「學兄學姊計劃」等照顧學生個別需要。在德育和公民教育方面,引入義工服務計劃、公民大使、環保大使等培訓活動。往年亦開始推行「校園清潔活動」,讓學生透過清潔校園,加強責任感及對學校的歸屬感。 |
學校發展計劃 |
「自主學習」:教師運用課程設計、教學策略、學習評估及網上學習平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計劃學習進程及反思學習成效,提升學生公開試成績。參與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的「自主學習」項目,藉著專業支援,持續改善課程與教學。參與由香港中學校長會舉辦的「自主學習教師發展日」、教育局的「校本支援計劃」及辦學團體屬下中學的專業交流活動,藉著觀課及專業交流,提高老師對自主學習的認識,並訂定推行自主學習的策略,改善教學範式,提高學與教的效能。<br>「正向教育」:透過推行清潔校園計劃,聚焦學生提升「自律」與「勤勞」。透過「我的行動承諾」推動學生提升「堅毅」與「責任感」。宣傳禁毒訊息,營造健康生活的氛圍。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學校積極推動教師參與持續專業發展及培訓,以建設專業學習社群。除了舉辦教師培訓日外,還參與大學的院校協作計劃,引入教育局的中層培訓及教學專業支援,並與友校組成學習圈、互訪、參觀及進行專業交流。<br>學校亦鼓勵老師參與課程發展處的「種籽計劃」及在日常課堂中作同儕觀課交流。此外,本校教師也參與由辦學團體主辦的中層領導訓練、境外教育考察活動、教育局主辦的i-Journey海外考察計劃。 |
全方位學習 |
初中重點發展音樂、制服團隊及體育校隊,學生須在三大範疇中最少參與其中一個項目。音樂範疇包括西洋樂器班,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單簧管、長笛、敲擊樂等;中樂訓練班,如笛子、二胡、古箏、揚琴、琵琶、柳琴、嗩吶、笙和敲擊樂等;並設合唱團、中樂團、弦樂團、管樂小組。制服團隊包括童軍、女童軍及紅十字會青年團。體育校隊包括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徑等。此外,還有舞蹈、辯論等校隊及電腦、科技、美術、陶藝、攝影、棋藝、戲劇、烹飪等學會及義工兵團、公益少年團等30多項課外活動。不同學科均安排校外參觀及考察活動,學校每年均舉辦境外遊學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