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近年推動跨課程語文學習,除了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外,也在不同的學科中滲透語文學習。本年度,中一級以英文教授公民、經濟與社會科。此外,中一其中一班推行普教中,中一、二級實行按能力小組英語教學。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營造和諧及優良的學習環境,鼓勵學與教新思維。提供足夠思考與創作空間,課堂鼓勵互動學習,並致力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責任感及服務精神。初中英文科按能力分組教學,確保學生能按自己的進度學習。除常規課堂學習外,尚有專題研習活動,學生透過直接參與跨科目活動的安排,以靈活方式提高學習的效益。本校配合教育政策推行課程改革,推動STEAM教育。早會時段及班主任課進行閱讀報刊書籍與分享;中、英、數學科推行閱讀計劃;將課堂知識與生活結合,特別著重培養學生明辨性思考能力。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本校共提供80個選修科目組合。<br>2. 課程重點:為了達致新高中課程的學習目標和精確要求,我們提供多元化的選修科組合來迎合學生的興趣。除了四個核心科目,包括英國語文、中國語文、數學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之外,更提供十個科目課程和三個應用學習課程供選修。在運用資源方面,我們確保政府款項有效地分配。「學校發展津貼」給同學機會去提升人文教育的學習能力,提供校內及校外活動,以應付不同類型同學的需要。「多元學習津貼」給同學機會去發展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有均衡的全面發展。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能力學習,是可以教導和改變的,最重要是他們是否可以把握學習機會。因此我們採用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同時設立有系統的甄選機制和多元輔導策略,目的是針對不同學習需要和有個別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和輔導服務。<br><br>本校致力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儘早適應本地的中學課程和融入社會,並透過不同的支援措施,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並建構共融校園。本校為錄取的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非華語學生學習;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br><br>本校會因應需要與持份者(包括非華語學生的家長)溝通,讓他們了解學校對學生學習的支援。為進一步支援這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適應校園生活和順利過渡不同的學習階段,本校也會加強為相關學生提供情緒、溝通及社交方面的支援。 |
模式融合教育 |
學生支援小組主要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支援教師、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輔導主任、生涯規劃主任、社工、輔導員及教學助理。<br><br>本校致力推動共融文化,學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增聘額外人手,包括輔導員及教學助理,協助全校教師以「全校參與」模式推動融合教育計劃。學校為有讀寫困難的同學提供讀寫訓練服務;為有言語障礙的同學提供言語治療服務;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提供社交小組及訂定特別考試安排等。同時,學校會透過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讓同學參與,以推動同學之間互相接納的文化,共建和諧關愛校園。<br><br>與不同科組充分合作,致力推行全校參與。為在校及即將離校的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提供個別輔導,以協助同學找到未來路向,向前邁進,發展所長。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提供課後中文學習,聘請教學助理,為非華語學生發展校本中文學習教材;舉辦文化共融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
家校合作 |
本校已設立家長教師會,歡迎家長參與學校事務,鼓勵家校合作,並定時舉辦家長教師聯誼活動、興趣班及出版家長教師會會訊,增加家校溝通協作。 |
校風 |
本校認為良好的學風、班風和教風會有助校風的建立。因此我們設立一個著重獎勵和正面教育的獎懲制度及功過相抵制度,鼓勵學生以正面思維去反思自己的行為及有改過遷善的機會,除了增設學生輔導員及訓導助理支援學生外,更透過多方面的培育講座、工作坊、「良師啟導計劃」、「歷奇活動」及各類成長小組等,來建立學生正確的行為及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為了全面關顧每位有需要的學生,學校更於初中推行「彩虹教室」,針對學生的特性及個別需要而進行啟導活動,讓學生學懂自愛、愛人、解難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為未來人生目標打下穩健基礎。 |
學校發展計劃 |
1.加強價值觀及宗教教育,建立正確價值觀:引入基督教生命教育課程、組織學生領袖強化基督教價值觀。推動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建立國民身份認同,加強十個首要價值觀及環保教育。推動全人發展計劃及健康校園計劃,並培養師生的媒體及資訊素養。<br>2.強化英語學習基礎,提升學習英語的能力:中一級透過銜接課程及區本計劃,打好學生英語學習基礎。設立英語大使計劃,協助推動英語活動及獎勵計劃。透過英語日、電子閱讀、跨課程閱讀及英語學習營,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學習英語。 <br>3.加強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推動全方位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在不同階段提供有關生涯規劃的升學及職業資訊、技能及體驗。採用三層支援模式,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策略性組織學習小組、融合小組,透過朋輩協作,提升社交技巧。引入校外支援計劃,讓學校具備更全面的支援條件。<br>4.學校已開展優質教育基金公帑資助學校專項撥款計劃,配合科技在不同課程的發展,令本校的學生得到與時並進的教育。隨著國家安全教育及優化新高中課程,學校已落實執行國家安全教育計劃及參加教育局的中學校本課程支援服務—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務求在教學新科目時有更專業的指導。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1. 協助教師報讀課程、講座及研討會,舉辦專題研習教學分享會及工作坊,藉以提升教師素質和專業知識,以應付社會的需求。 <br>2. 收集各科教案、課堂活動及延伸功課,以促進教師分享彼此教學心得。 <br>3. 為進一步發展及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校方在來年將繼續推行共同備課節,為教師們創造更多的空間去作相互的交流、討論及觀摩學習,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積極推動各類型的聯課活動,包括學會活動、服務團隊、社際比賽、交流團、多元化的訓練課程及考取不同方面的資格,讓學生提升個人自信、發揮潛能、為將來訂立目標。透過參與不同的活動,學生可提升學習與人溝通和培養各項共通能力。學校更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校際比賽及校外交流活動,以豐富學生的其他學習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