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學
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學

新界將軍澳集福路2號

學生為本,培育學生獨立思考及創意,發掘其興趣及潛能,並建立自尊、自信及愛人如己之素質,讓莘莘學子在德、智、體、羣、美、靈各方面獲得全面發展,日後貢獻社會和國家。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呂鈞堯先生 BBS,SBStJ
校長 林明茵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保良局
宗教 -
創校年份 1994
校訓 愛、敬、勤、誠
學校佔地面積 約 4,4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90"
學生會會費 "$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7
全校教師總人數 58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5%
特殊教育培訓 50%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10%
5-9年 7%
10年或以上 83%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數學*、綜合科學*、生物*、化學*、物理*、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生活與社會(中二及中三)、地理、歷史、電腦、普通話、音樂、視覺藝術、家政、設計與科技、體育、德育及生命教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公民與社會發展、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設計與應用科技、視覺藝術、甜品及咖啡店營運、電腦遊戲及動畫設計、藝術欣賞、體育、德育及生命教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化學、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生物、物理

語文政策 積極提升學生兩文三語水平,配合語文微調政策增加英語教學課時,推行多樣化英語活動及聘請外籍英語教師授課,增潤英語學習環境。普通話亦是初中的必修科。此外本校亦透過以下各類活動,全面培養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英語早會、午間課後英語活動、中英辯論比賽、參加中英徵文大賽、投稿中英文報章、出版學生中英文集及校訊、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假期閱讀獎勵計劃、網上閱讀、校際朗誦節、假期英語增潤課程。
學習和教學策略 課堂的教學愉快及互動,推動電子學習、融入STEAM教育,透過學習學習技巧、小組討論及學生匯報,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藉著推行小組教學、定期測考及假期增潤,增進學習成效。此外,本校舉行各類型聯課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校園學習氣氛。另外,透過參觀戶外考察學習和外地交流,擴闊學生的知識面,訓練溝通技巧及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本校推行老師同儕共同備課節、觀課交流,小組教學,提升教學效能。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br>2. 課程重點:本校課程多元化。通過不同學習領域,擴闊學生視野,發掘學生多方面才能。為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層面,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初中科目逐步以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模式加入英語教學課時;本校初中設公民、經濟與社會及生活與社會科,聯同歷史科、中國歷史科、地理科及德育及生命教育課,銜接新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並同時訓練學生專題研習能力。另外,本校透過校本課程設計,進行拔尖補底,並著重初中與新高中的科目銜接,務求提升教學效能,裝備學生升讀大學之路。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持續性評估有助鞏固學習及找出需要特別扶持之學生。本校通過調整課程、教學法、課後及假期支援措施協助學生。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運用學習支援津貼,為他們提供支援服務,例如:社交小組、藝術活動、言語治療、興趣小組等,發展個人的強項和建立自信;提供課後支援班和考評調適,以提昇學習效能。學校重視家校合作,建立恆常溝通機制,與家長共同協助學生成長。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家校合作 獲家長熱烈支持,連續十年獲發「家長敬師運動」之「嘉許學校」殊榮。
校風 本校學生以循規蹈矩,行為端正見稱。學校極重視訓育輔導,採用「全校策動法」,編配所有老師為班主任,將訓育、輔導、服務、公民教育、社會和德育融合為一。本校透過舉行早會、周會、講座、小組輔導及班主任時間、自編德育及公民教育教材,協助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本校推行學生獎勵計劃,鼓勵學生在學業、行為、服務及活動方面力爭上游。
學校發展計劃 秉承保良局辦學優良傳統,在現有良好的基礎上,向全面優質教育邁進﹐致力培育正向主動的學習者。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定期培訓教師,提高學與教專業能力及支援學生全人發展,更大力鼓勵出外進修及進行專業發展。
全方位學習 本年的活動組織包括學生會、四社及超過五十個學會,本校中一及中二級進行「一人一活動」計劃。活動項目包括學術、運動、興趣、制服隊伍、服務、音樂及藝術。本校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