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
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

新界沙田馬鞍山路210號

秉承「尊仁濟世」,因應學生需要,提供多元化及專業課程;因材施教,啟發潛能,培育思考與創新能力,建立優良品格。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黃偉健先生
校長 黃攸杰先生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仁濟醫院
宗教 -
創校年份 1994
校訓 尊仁濟世
學校佔地面積 約 8,0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20"
學生會會費 "$1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40
全校教師總人數 41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72%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9%
特殊教育培訓 36%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39%
5-9年 5%
10年或以上 56%

中一班數 3
中二班數 2
中三班數 2
中四班數 3
中五班數 3
中六班數 3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生活與社會*、科學、普通話、電腦、基本商業*、科技、視覺藝術、音樂、體育、中國歷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單元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物理、生物、化學、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體育、體育文憑、經濟、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中國歷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語文政策 本校推行全校語文政策,透過讀、寫、聽、說四個範疇,優化學生語文能力,增益科本知識;由中文科強化學生的文字基礎,及英文科推動「生活英語增潤計劃」,在課堂上教授「Practical English for Daily Living」,強化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更推行跨課程閱讀及主題式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鼓勵學生學習,並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提升教學效能:<br>1. 運用主題式學習、專題研習及電子教學,促進學生協作學習及自主學習。<br>2. 配合校本的「創藝課程」,在初中將創藝元素融入中文、英文、視藝及音樂科,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高中將創藝課程獨立成科,讓創意藝術的學習更見專業。<br>3. 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如分組教學、STEM教育活動、課後研習室、電影欣賞、講座、校內及公開比賽等,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物理、資通、企會財、體憑、經濟、化學、旅款、視藝、M2、生物、中史<br>2. 課程重點:本校提倡「學術─創藝—體育」的「三元教育」理念,在重視學生學術水平之外,因應學生不同需要,提供多元化及專業的課程,為學生營造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材施教,啟發學生的個人潛能,培育另類精英。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如安排共融文化體驗及學習活動、社交及情緒訓練小組、生涯規劃小組、學習動機訓練小組、自信心提升小組、執行功能訓練小組及STEM編程小組等,以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本校亦獲教育局安排一位駐校教育心理學家及一位駐校校本言語治療師,為學生更新評估報告,提供合適的建議與訓練。
模式融合教育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本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成績稍遜的學生提供下列支援措施:<br>• 由副校長統籌專責小組,帶領輔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駐校教育心理學家、駐校校本言語治療師及特殊教育需要支援導師領導全校教師以「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個別差異;<br>• 參與加強校本言語治療服務,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評估/訓練;<br>• 舉辦共融活動,推廣共融校園文化;<br>• 為教師提供培訓,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br>• 購買生涯規劃服務,協助學生了解自我及提供職場體驗;<br>• 舉辦戶外體驗活動,培養學生的包容互助的和諧共融校園文化;<br>• 推行個人成長指導計劃,讓學生與老師定期會面,訂立目標及實踐方法,規劃發展方向。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家校合作 本校重視家校合作,透過不同渠道,例如家校通訊系統、通告、家教會會訊、互聯網、家長日、敬師活動、親子活動及家長教師會會議等,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繫,互通消息,使家長充份瞭解子女在校情況及學校的發展路向,藉此加強家長與學校的溝通。
校風 本校對學生的紀律要求嚴謹,提倡「嚴而有愛‧追求增值」的目標,重視品德教育,並以不同的活動,如:「晨曦計劃」、「義工活動」、「歷奇輔導」及「領袖培訓」等,以培育學生的品德和紀律及提升同學的抗逆能力。<br>為加強對學生的關顧,本校中一至中六推行雙班主任及級主任制,透過班級經營加強對學生的紀律和品德的培養,並定期與家長溝通,推動家校合作以協助學生成長。
學校發展計劃 未來發展<br>學校發展計劃︰<br>本校提倡「學術 – 創藝 – 體育」的「三元教育」理念︰<br>學術︰<br>推行「升大學直通車計劃」,與本港大學、專上院校、國內大學、台灣大學及海外大學合作,安排「優先面試」及「有條件取錄」,拓闊畢業生升讀大學的路徑。<br>創藝︰<br>運用本校「影視製作培訓中心」的資源,發展正規化的「創藝課程」。在初中課程,引入電影科及創藝工作坊,提升學生對電影製作的認識。在高中課程,則為學生提供專業的電影製作訓練,通過製作足本電影及積極參加外間比賽,實踐所學,提升入讀大學的機會,並讓有潛質的學生投身創意產業。<br>體育︰<br>本校的「董之英足球計劃」與中國香港足球總會的合作,是全港唯一把專業及系統性的足球訓練融入中學的正規課程。合作計劃為期10年,由2023年9月開始,旨在為有志於足球運動發展的青少年提供優質的正規學術培訓,為香港、以致中國足球界培訓學術與足球俱佳的傑出菁英運動員。透過計劃,學生除學習到足球相關的知識及技巧外,亦可拓闊學生的升學途徑及就業出路。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本校本年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為「齊家修身、良師育生」,期望老師發展教師專業標準,以及對教育政策及國家發展的培訓。並鼓勵教師參與由教育局、各大專院校、辦學團體及不同教育機構所舉辦的教育講座、研討會、工作坊及訓練課程等,以配合時代及的需要及符合教育局的要求,從而提升教師專業,有助教育學生。本校亦提倡共享教學資源及觀課文化,除考績性觀課外,更安排全體老師進行發展性觀課,互相觀摩學習,交流教學心得,以提升教學素質。本校著重新教師培訓,舉辦新入職教師培訓、啟導計劃及舉辦「迎新工作坊」,讓新老師更了解本校的辦學理念及「三元教育」課程的特色。
全方位學習 「全方位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定期興趣小組活動,如皮革製作、烹飪、射擊等活動,亦安排不同活動以配合五個範疇的學習經歷(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相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和體育發展),如師生派對、STEM學習活動、職埸參觀,義工小組、訓練營、歷奇活動等。除此,本校亦開展了「董之英足球計劃」及「創藝課程」兩個大型項目,讓學生各展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