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學校主要以母語作為教學語言,以促進學生的學習。配合教學語言微調政策的實施,學校有更大的彈性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學校除加強營造校園的英語學習環境外,亦以因材施教及循序漸進的原則,於初中的地理、生活與社會/公民、經濟與社會和科學科,加入英語延展教學活動,以期鞏固學生的英文基礎。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學校提供涵蓋廣泛、包括知識、態度和能力並重的初中校本課程;透過專題研習,讓學生在三年內分別掌握文史資料、社會科學及科學探索三類研究之基本方法和技能,以提升其研習能力。本校近年不斷引入外界資源,幫助各項學與教措施及課程的發展。本年度,本校再次獲邀成為「香港大學」以全方位自主學習推展校本STEM課程的資源學校,計劃旨在除了專業發展活動及到校支援,為支援網絡學校及本校不斷地設計學習和評估活動,分享並管理所生成的知識。此外,本校新高中學生可於兩個或三個選修系列共十多個選修科目中按能力及興趣選擇科目,使潛能得以充分發揮。為配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各科按共通能力擬定學習目標,推動自主學習;課堂上運用提問、小組討論及匯報等方法,全面提升課堂互動性,以期提升同學的思維及創作能力。另於各級按語文、數學能力及配合學生學習上不同需要分班及安排課後「拔尖補底」課程,星期六文憑試精進班等,更全面照顧學生的學習需要。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在高中提供多元化的課程,學校除提供十多個選修科供同學自由選修外,更可選讀應用學習或數學延伸課程。另設校本其他學習經歷課程,藉此豐富學生學習經歷,並將學生表現記錄於「學生學習概覽」。<br>2. 課程重點:本校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為基礎,延伸各級的聯課活動,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經歷,並與課程緊扣,讓學生有機會均衡地參與學與教的活動,以達致全人發展。教學方面,本校全面開展共同備課,同儕觀課,各科老師定時討論,調適學習內容,設計合適的課堂活動。另外,初中設跨學科校本創新科技教育課程,運用AI、電腦編程進行設計及創作產品。本校多年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中心協作推行STEM教育活動,在跨科協作及產品創作上得以進一步發展,大學團隊不單在運用學習理論貫穿跨科協作上提供非常寶貴的意見,亦促進了STEM教育與校本環境教育、心靈教育及人文素養教育的互動發展。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各級採用分組教學策略,按學生學習能力編班,減少師生比例,縮減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高中各級A、B兩班按學生在中文及數學兩科的能力分成三組,另按學生在英文科的能力分成四組,以便更有效提升不同能力的學生;初中亦於部份班別增撥資源,聘請額外核心科目老師,照顧個別差異。各科亦為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設計合適的教材,透過分層課業及分層評估,全面照顧不同能力學生在學習上的需要。透過以上策略,學生在學術及品德方面均穩步發展。此外,學校亦於課後安排全人發展活動,根據學生性向,發展學生六育。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推行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設有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教育心理學家、中、英、數教師及教學助理等相關教職員。為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制定課程、教學及評估調適的政策,各科課程訂定核心部分和延伸部分以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並配合及早識別、編班分組、支援計劃、生涯規劃輔導、教師培訓及家校合作等措施,協助學生提升學習的效能。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是聯繫學校與家長之間的一道橋樑,致力營造彼此的友好協作關係,共同關心子女的成長,優化學生的校園生活,發揮家校合作精神。家長教師會積極參與校內校外活動,傳承關愛文化。家教會每學年均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例如:會員大會、家長日、中一、中三、中六家長會、家長通訊、家長講座、家長義工服務、座談會、工作坊、親子旅行等,協助家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與學校攜手培育下一代,成為守法守規的良好公民。 |
校風 |
本校乃香港明愛轄下的一所津貼中學,秉持天主教教育五個核心價值,重視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及靈六育的發展,貫徹「忠誠勤樸 敬主愛人」的校訓。透過生命與心靈教育,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培育學生健康成長。在宗教培育方面,於早會、週會、典禮中進行靈性培育、祝聖等活動。又應時節舉行宗教禮儀,例如聖堂朝拜、誦念玫瑰經、獻神花;並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服務,推動福傳,發揚明愛精神。於訓輔工作上,本校落實全校參與,訓輔合作的策略,透過推展班級經營、健康校園等計劃及初中採用「雙班主任」制,孕育校園團隊協作、一人一職的互助共融文化。本校標榜「明愛震夏人」精神,透過德育及公民教育各項活動,培養學生具備勤學、關愛、尊重、堅毅、珍惜和誠信六個震夏人素質,啟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判別是非善惡的能力,以認真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進而回饋社羣,成為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公民。 |
學校發展計劃 |
本年發展重點:<br>1. 優化課程及評估調適,實踐生涯規劃,創造多元目標。<br>2. 善用大數據(BA)的科技知識,提升學習效能;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及設計思維的能力、並透過運用人工智能(AI),建設智慧校園。<br>3. 深化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透過跨課程主題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家庭核心價值。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學校一方面鼓勵全校教師參與教育局及各大學主辦的進修課程,一方面協辦各類培訓課程、研討會及工作坊,以促進教師團隊持續專業成長及發展。此外,本校亦重視教職員專業考績,加強問責,建立自評與進步的文化。 |
全方位學習 |
學校於本年度共開設38項課外活動小組,包括服務、學術、宗教、興趣、藝術及體育小組。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讓學生可以善用課餘時間,培養多方面興趣,學習與人相處和團隊合作精神。學生可透過參與義工服務,學習關心別人,服務社群,增進生活體驗。為提昇學生的領袖才能,安排學生參加領袖培訓計劃,透過工作坊提升學生的團隊精神及領導才能,促進及協助學生發展領袖的天賦及潛能,並由顧問老師適時給予建議,支援及督導,以嚴愛相濟的原則,促進學生全人發展。鼓勵學生面向世界拓展國際視野,因此安排學生參與國內和國外的學界交流活動,例如到國內外大學學習與交流,參與由大學教授主持的課程等等。另一方面同學亦會獲安排在一些國際性的大型表演活動上參與演出。整體表現方面,本校籃球隊、足球隊、義工服務、辯論隊、桌上遊戲及少年警訊隊均積極參與校內/校外的比賽/活動,屢獲殊榮。聯課活動有兩天全方位活動日/班級經營日、學科週包括有中英文科、數理科、人文學科、音樂科、體藝等,另外由學生會及四社領袖生參與舉辦的活動包括四社啦啦隊、聖誕聯歡會、球類比賽、文化及攤位遊戲等,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展示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