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強調學生必須具備兩文三語的能力,設有普通話科,亦有中文及英文閱讀獎勵計劃,並要求學生每星期撰寫週記,以增強學生「兩文三語」的水平。為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環境,學校推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如出版英文期刊,讓學生參與採訪及編輯的工作。畢業生亦會協助舉辦「應試技巧班」,加強學生英文及中文科的會話訓練。每逢周四的早會以英語或普通話進行,學生可藉此在講台上以英語或普通話演說。英文科老師與一些非語文科如音樂、普通電腦及家政科老師進行英語增潤課程,提供各種接觸英語的機會。<br>學校每年均舉辦英語交流團,曾到訪澳洲、星加坡、泰國及澳門等地,參觀當地中學及大學。除了讓學生有機會實踐英語外,更可感受當地文化及學習氣氛。<br>為了提升及確認學生的語文能力,校方鼓勵及協助學生報考英語及普通話的國際試,以考取專業資格,有助升學及就業。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著重培養學生多元智能及德、智、體、群、美的全面發展。同時,為加強照顧學習差異,本校引入自主互助合作學習,以協助不同能力的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及效能。在課外時間設增潤班,以加強同學中、英及數的基礎。校內的電腦室、多媒體學習中心及資訊科技研習中心均配備連接了互聯網的電腦,可供一人一電腦上課。教學方式會因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需調整,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學校十分重視學生恆常學習習慣的建立,透過電子平台或AI工具確保學生跟上指定學習進度,讓學習不僅限於「課時」,更包括學生學習的時數。課堂重視學生「學」及有效的課堂評估,課後配合多元的學習評估及練習以加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本校亦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除了為學生訂閱報刊外,在各級都設有中、英文的廣泛閱讀計劃,更鼓勵同學參加多項校內閱讀計劃和比賽,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新高中選修科目組合數目有200個。<br>2. 課程重點:本校因應學生在個人發展的需要,以校內全港中學首設的「人體運動實驗室」內的設施作為體育科的實證課程。這些校本課程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自身的主體經驗出發,透過探究、觀察、模仿體驗和練習等主要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培養待人處事的態度和解決困難的能力。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為消除標籤效應,學生寬鬆地及避免過度集中依學能編班,採用全校參與模式,在課室內給予有需要的學生個別照顧。此外,具資歷的訓育及輔導組教師在上課及下課時,為上述學生提供小組教學支援。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繼續推行「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學生支援委員會及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將領導專業支援團隊,成員包括3名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1名校本教育心理學家、1名校本言語治療師、3名學生輔導員、8名學科資源老師,帶領全校教職員,透過各方面的調適和支援策略,幫助他們發展多元智能,關顧學生的成長需要,讓不同抱負及能力的學生銜接多元出路。<br>超過8成的教師(41名)已接受「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高級及/或專題課程的培訓,其中24名教師已完成基礎課程,9位教師完成高級課程及8位教師完成專題課程,另外有5名教師已完成初級或/及深造「精神健康的專業發展課程」。教師以三層支援模式,配合校本教學及評估策略,為有持續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及加強學習支援。<br>學校按照「個別計算,整體運用」的原則,結合「基礎」及額外資源或計劃如「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跨專業平台計劃」、「職橋計劃」等,並透過家長與學校之間的衷誠合作,携手解決學生/子女的學習或適應困難,建立共融的校園文化。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培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是本校與家長的共同使命。因此,本校家長教師會定期舉行會議,每年會舉辦各種不同類型的活動,例如:講座及工作坊,俾使家長掌握有效的親子溝通方法,從而改善親子關係。為進一步加強家長與學校的溝通,校方將以不同的途徑,例如:學校網頁、電郵、短訊等,與家長保持聯絡。 |
校風 |
校風樸素,校方設立多個學生關顧小組。所有初中學生須留校午膳,並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關顧學生的成長。訓輔組的學長朋輩支援計劃,營造「關愛共融」校園。協助學生建立正向人生態度,遇上困難時,能從容應付,從而活出幸福精彩的人生。此外,以獎勵計劃,培養正確的價值觀,表揚品格優異的學生。 |
學校發展計劃 |
1. 本校鼓勵學生參加中文和英文的閱讀獎勵計劃,又要求學生每週寫週記,以增強學生讀和寫的能力。<br>2. 強調班級經營,重視團隊精神,互相監督,互勵互勉。<br>3. 在專題研習教學法上推廣腦圖及創新思維等教學法以協助學生學會獨立學習及敢於創新的能力。<br>4. 加強課外活動及制服團隊的組織以培育學生服務社群,達致自愛愛人的目的,勉勵他們成為一個良好公民。<br>5. 增設多項獎勵計劃,增加學生的成功感和激勵他們的拼搏進取精神。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除了舉辦校內及聯校教師發展日,善用教育局校本支援服務,讓教師緊貼課程及教學策略。加深認識《港區國安法》,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國家及提升他們的國民身分認同。透過不同形式的教師專業發展項目,提昇教學的質素、鼓勵同儕間課堂及課業觀摩交流、開設副科/組長的職位、與外間學術專業團體及大學加強聯繫,促進學校的持續發展。鼓勵教師個人進修,特設進修津貼供教師申請。 |
全方位學習 |
全校設立近30個學會及興趣小組,定時舉辦活動,如往外參觀博物館、科學館等。每位中一及中二學生須參加一隊制服團隊,以鍛鍊同學的團隊精神,所有制服均由學校免費借予學生。本校所舉辦的課外活動均為免費,而校外團體舉辦的收費活動及交通費用,學生亦可向校方申請津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