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中、英文科均有配合學生成績進行小班教學,因材施教、拔尖補底。初中英文課每星期有兩節課由外籍英語任教和部分科目內容以英文授教,如數學、綜合科學科等,提升學生英語水平。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學校的課程計劃結合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為他們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有效照顧學習動機、興趣、能力及促進自主學習。教師透過交流和討論,利用各評估,分析學生的學習表現及學習難點,適時回饋,提升整體的學與教的質素。學校利用適切的措施,如:同儕觀課、查閱功課冊等監察課程的落實,掌握教與學的質素,並透過檢討和反思,幫助調適課程發展的方向。教師為學生諦造有趣味的學習環境,並連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主動學習的動機。<br>教師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的交流、協作與體驗的機會,有效提升共通能力。教師善用學科資源及資訊科技,妥善布置學習環境來豐富學生學習經歷,培養學生自學精神,通過學生自評、互評,促進學生多角度反思所學,鼓勵學生表達意見和展示所學。作出適時回饋,讚賞學生的優點和提示需要改善之處,以提升學生學習表現,引導學生自我完善。教師亦會引導學生總結所學,按照學生的學習進展,安排延伸學習機會,幫助學生鞏固、應用和深化課堂所學,啟發思考,推動學生不斷求進和發揮潛能。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新高中選修科目組合會根據學生意願設計。<br>2. 課程重點:香港社會日新月異,資訊發達,本校將根據社會的發展、學生的程度和興趣剪裁課程的內容,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採用中、英文科按能力分組照顧學習能力差異,小班教學。本校更積極推展中英文集誦、STEM專題研習及課業獎勵計劃,協助和鼓勵同學在學業上持續努力。另設課後輔導班,指導學業成績稍遜學生。暑期輔導增潤班,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強化應試技巧。面對新來港學童,本校設立適應計劃及英文學習小組等,支援他們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及生活文化。 |
模式融合教育 |
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透過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支援措施及策略如下:<br>1)成立「學生支援組」,統籌相關政策及措施。善用資源包括「學校發展津貼」、「學習支援津貼」及「增補基金」等;<br>2)安排教師、輔導員及言語治療師照顧個別學習差異,及進行評估、訓練及輔導工作;<br>3)按學生需要,中、英文科實行小班教學;<br>4)運用「適異教學」去照顧學生的學習需要,給予學生彈性,切合他們的特殊學習需要;<br>5)推行課程、教學及評估調適,提升學生學習效能;<br>6)舉行共融活動及工作坊,推行「關愛大使」計劃、中文及英文「伴讀計劃」等;<br>7)強調家校合作,與家長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並為個別有需要學生制定「個別教育計劃」,以及透過恆常溝通機制作跟進及評估;並且邀請教育心理學家或相關專業人士為家長進行講座或工作坊;及<br>8)持續為教師作出支援及有系統地進行教師培訓。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本校重視家校合作,透過舉辦家長活動,培養和諧的師生與家長關係、提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活動包括:例會、週年大會、家長日、家長晚會、專題講座、親子義工、親子工作坊、家長興趣班、旅行、參觀、燒烤、聚餐、舊書買賣服務、校服回收服務等。家長積極支持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跟老師建立良好和互信的關係,促進學校與家長的合作。 |
校風 |
本校極重視學生的紀律及德育培養,設立全校策動法,採用雙或三班主任制,全校教師均參與訓輔工作。校方與家長緊密聯繫,透過「家長教師會」舉辦家長研討會及工作坊,藉此加強校方與家長之間的合作。本校除一校兩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駐校外,更另聘全方位學習助理及訓輔社工,協助學生和家長解決疑難。 |
學校發展計劃 |
為了持續提升學生學習效能,本校推動自主學習,致力改善學生個人學習紀律及培養學生持續研修習慣。另一方面,為了照顧學習差異和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本校教師會設計合適和多樣化的教材和課程,因材施教,並且善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和供學生自學。學校致力建構課程進階層級,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經歷引入課堂討論中,增強學生探究精神,又會按學生能力及學習進程進行評核。<br>另一方面,推行「全面生命教育及生涯規劃輔導」計劃,讓同學認識自己個性、性向,建立人生目標,並增進讀書技巧及時間管理能力,建構人生規劃概念。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每年編訂3次教師培訓日,主題配合該學年校政發展需要。並經常因應學校發展需要推薦學校行政人員、訓輔老師及其他老師參予或行政管理、輔導或教學之課程。更為老師創造空間。另一方面,鼓勵各老師參與各講座、座談會或工作坊等,以吸收最新的教學方法。 |
全方位學習 |
我們提供超過三十項學術、藝術、服務、體育及科技等興趣小組。而中一同學必須參與民安隊及每週進行的一人一體藝活動,以培養一門技藝和善用餘閒。我們設計不同的跨班團隊訓練活動,以增強同學的內聚力和成就感。我們也不斷針對同學身心發展的需要,舉辦不同的工作坊及訓練營,其中包括社交禮儀、程序設計及歷奇活動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