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非華語學生班採用英語作教學語言(中國語文/基礎中國語文、中國歷史除外)。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全校圴以「課堂四步曲」及「低、小、多、快」作共同教學策略。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目標,針對科目的特質,選用適合學生的學習策略,配合電子學習,如「自攜手提裝置計劃」和「翻轉課堂」等項目,使學生養成自發性學習的態度,並且不斷探索及自我完善。透過有效的小組活動,學生從協作關係中得到裨益。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學校提供日語、韓語、烏爾都語及西班牙語選修課程,亦為非華語學生開設課後基礎普通話課程。另開設生活技能課程:透過實踐實用的生活技能,如食物和飲品製作、家政技巧等。這些技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br>2. 課程重點:學校因應不同的發展訂定校本課程,如非華語學童如何學習中國語文,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合作建立校本的中文教與學課程等。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按照學習能力差異進行分班及分組教學;設立課後學習支援課程,為新來港學童、非華語學童及高中學生安排不同補習課程,提升學生學習信心。配合非華語學童人數增加及語言差異,每級均進行分組中、英文分組教學,中一至中六非華語學童中文科跨級分組上課。<br>另外,於中一及中二級設立制服團隊,包括香港青少年軍及女童軍,以訓練及提升學生的團隊精神。設立「新生關顧小組」以加強關顧及支援新生各項需要。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融合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幫助所有學生/教師/家長認識、接受和尊重個別差異,甚至欣賞差異的可貴,從而成為推動個人成長,建構和諧校園的動力。面對所有課堂內的個別差異,教師已不能用同一種教學方法來教導全班學生,亦不能要求學生達到劃一的學習水平。學校透過各方面的調適,幫助學生發展多元智能:<br>1. 成立學生支援組,設融合教育支援教師及融合助理,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br>2. 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專責帶領學生支援組,策劃、統籌和推動「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以提升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效能,並有效運用「學習支援津貼」支援有需要學生。培訓教師,以提高教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教育心理學家及社工支援。 <br>4. 「大哥哥大姐姐」、「一生一老師」計劃、教學及評估調適、個別學習計劃;「學生守護大使計劃」(推廣正面精神健康文化)。<br>5. 校內外協作,支援視障、自閉症、讀寫障礙學生。加強校本言語治療服務。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協助學校加強為學生提供情緒、溝通及社交方面的支援。 |
家校合作 |
1. 家長代表出席法團校董會會議; <br>2. 舉辦家長講座、升學輔導、親子戶外活動及參觀; <br>3. 出版刊物,報導家教會、學校不同活動及刊登家長心聲。 |
校風 |
1. 榮獲卓越「2014關愛校園」主題大獎(三百所學校參加);<br>2. 「陽光老師」計劃,老師定期與學生會面,了解他們的適應及學習情況;<br>3. 成立支援小組及由特殊教育統籌主任規劃及領導支援小組,以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br>4. 設立飛躍學生獎勵計劃,鼓勵學生爭取優良表現; <br>5. 實施中一至四留校午膳計劃;<br>6. 「校園同行」朋輩輔導計劃;<br>7. 致力推行校園共融文化活動,增進同學的溝通、了解和扶持;<br>8. 「手牽手友誼小組」新移民適應活動;<br>9. 健康校園活動;<br>10. 領袖訓練小組及職業輔導活動,關注他們升學及就業發展。 <br>11. 「我的行動承諾-感恩珍惜.積極樂觀」計劃︰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達致全人發展。<br>12. 推展校本「宗教、道德及品格教育」以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品格。 |
學校發展計劃 |
打造香港、內地及海外升學平台,目標是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提升學生全球競爭力。為提升全校學生英語水平,故此於2019年成立TOEFL及培訓中心,方便區內學生應考。在初中引入TOEFL JUNIOR課程及培訓,為未來留港及到海外升學作好準備。此外,由2022/23學年開始,本校與明愛專上學院於高中階段合辦一系列實務學習課程,包括媒體創作、款待實務。完成合格學生,可直接入讀明愛專上學院相關的高級文憑及學位課程。(符合其他入學要求。)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1. 新高中課程教師專業發展課程; <br>2. 每年三次校本培訓活動; <br>3. 明愛聯校教學分享; <br>4. 每位老師須完成每年50小時的進修指標; <br>5. 新教師入職輔導計劃; <br>6. 組織觀課交流活動。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於本年度開設多個課外活動小組,包括服務、學術、宗教、興趣及體育小組,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讓學生可以善用課餘時間,培養多方面興趣,學習與人相處、團隊合作精神、拓展視野及增進生活體驗。 <br>本校於2022/2023學年成立「屯馬關愛隊」,學生透過參與義工服務計劃,學習關心別人,服務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