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學校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但重視英語學習,於不同級別的英語課施行小組教學,並通過話劇,幫助學生學習英語。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學校積極推行全方位學習,將跨科目的元素融入本校課程內,讓學生親身體驗及學習。<br>1. 學校著重發揮學生潛能,啟導知識、技能,使其將來無論在海事或其他行業上,都能盡忠、盡責、善於處事待人、貢獻所長;<br>2. 課程重視學生的讀、寫、算的能力的發展,並透過通才教育及資訊科技科,協助學生達致更高的教育水平;<br>3. 採用體驗式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意欲,以提升效益。<br>本校將與閱讀有關的校本策略融入學校的計劃中,藉以推廣「從閱讀中學習」,以臻終身學習之旨。設立閱讀組,負責推廣閱讀風氣,提供不同種類的課外書,方便學生定期借閱。推行閱讀獎勵計劃,從數量及質量作評審準則,鼓勵閱讀。學校亦採購多元化和合適的閱讀材料,擴闊學生閱讀領域。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開設科目包括旅遊與款待、資訊及通訊科技、體育、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及視藝等科目。<br>*全校學生均須修讀校本海事課程。<br>2. 課程重點:本校海事科課程獲海事處證可,學生在完成後可考獲本地船長三級證明的專業資歷。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所有學生均為寄宿生,每名學生均由個別舍監直接提供關顧和訓練,以協助他們在行為或情緒發展。<br>- 於早上推行早讀課計劃,並在課餘及晚上安排融合功課輔導班,為成績稍遜的學生提供課後功課輔導。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一直致力推動共融文化,以校本模式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同學,提供適切和多元化支援服務,助其融入校園生活。本校的學習支援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已接受特殊育需要訓練的老師、社工和教育心理學家。<br>本校亦透過課程設計、多元化教學策略、優化分層課業及測考調適等方式照顧同學的學習差異,提供不同程度的校內支援,例如言語治療、學習支援班、小組/個別輔導、社交訓練、個別學習計劃等,提升其學習成效。學校亦為教師提供與「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培訓課程和資訊,並安排他們接受培訓,確保教學的質素。平日的測考方面,我們會為有需要的同學申請測考調適和公開考試的特別考試安排。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本校獲教育局提供「加強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撥款」,為非華語學生提供適切支援。教師因應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採用分層教學,提供課後支援及加強輔導班和應用學習課程,並安排非華語學生參加合適的中文公開考試 |
家校合作 |
家長積極支持學校,於重要活動如開放日等主動參與。家教會對學校發展亦時常提供寶貴意見。 |
校風 |
強調紀律部隊模式訓練,利用步操儀仗訓練,培養學生的服從性及紀律性,使其行為表現及儀容服飾符合要求。教師及舍監均負責跟進學生的生活、學業及行為,定期與學生會面,使其獲得全面的關顧。本校之特殊教育需要支援小組積極推動由教育局推行的融合教育和校園共融文化等重點政策。 |
學校發展計劃 |
學校一直致力優化校園及設施,為同學提供全人教育。海事實驗室(包括模擬駕駛訓練系統及沉浸式虛擬實境訓練系統)及藝術發展中心均已於去年落成,學校正加強與業界聯繫,提供職業訓練與實習機會,擴闊學生出路。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學校持續鼓勵教師推行探索式教學的能力,並引入外來資源幫助全體教師發展。 |
全方位學習 |
陸上活動:魔術、劍擊、棋藝、資訊科技、科學、美點佳餚、急救、美術、電影學會、圖書學會、攝影學會、銀樂隊及各種球類活動。<br>水上活動:帆船、滑浪風帆、獨木舟、拯溺、划艇及龍舟。<br>特色活動:拔河及拋索。學生每學年均參與陸上的歷奇營及或海上之旅。有潛質的學生亦會代表學校參加港內外比賽,包括由學校贊助往海外賽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