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
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

新界元朗坳頭友善街

我們本著全人教育的信念,注重學生個人性向的發展,發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學校亦致力維持優良校風,培養學生的紀律和德行,並通過愉快及有效的多元學習經歷,讓學生領略 / 感受,增強自信。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何猷啟先生
校長 陳妙霞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東華三院
宗教 -
創校年份 1994
校訓 勤、儉、忠、信
學校佔地面積 約 6,2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
學生會會費 "$5"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作特定用途的核准收費(年費)(包括學生意外保險、活動費用、學習材料費及家長通訊程式等)$31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4
全校教師總人數 57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87%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4%
特殊教育培訓 38%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32%
5-9年 13%
10年或以上 55%

中一班數 3
中二班數 3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3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普通話(中一)、數學*、生活與社會、科學(中一及中二)*、科學(生物單元)(中三)、科學(化學單元)(中三)、科學(物理單元)(中三)、中國歷史、歷史(中三)、地理、商業科技及運作(中三)、普通電腦*、家政(中一及中二)*、STEAM課程(中一)、視覺藝術、音樂*、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體育、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旅遊與款待、經濟、中國歷史、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生物、化學、物理、地理、體育(文憑試)、視覺藝術(文憑試)、多元發展課程(中四、中五)、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br>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語文政策 學校強調「兩文三語」,中英並重。為配合教學語言微調政策,本校積極加強各級學生的英語能力訓練,提供分組教學及課後增潤課程,以鞏固其英文基礎。透過多元化的英語學習活動和計劃,不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更藉此提升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建立其自信心。例如每週設跨學科英語日、初中英語閱讀課、級本專題研習活動、英文週、英文大使訓練計劃、東華三院中學聯校牛津劍橋英語夏令營、英國及新加坡交流團、校際英語話劇比賽、校際朗誦比賽、與外國交換生交流活動、設立英文閣及英語自學中心等,在外藉英語教師和英文科老師的細心指導下,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策略,積極推動以電子學習模式和自主學習來提升學與教質素和效能。各科課堂設計及學習技巧,如撰寫個人化筆記及溫習技巧等,著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積極發展跨科專題研習,以增加學生互動交流的機會。亦透過聯課活動等戶外參觀、探訪及考察工作,實行全方位學習,讓學生擴闊視野及豐富其學習經歷。並積極推動協作教學,加強教師間的專業交流和提升教學效能。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3X及4X。 本校提供十三個選修科目,以供高中同學修讀。<br>2. 課程重點:本校提供之十三個選修科目包括﹕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旅遊與款待、經濟、中國歷史、歷史、生物、化學、物理、地理、視覺藝術、體育及多元發展課程。本校另設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供合適的學生修讀,務求為學生提供寬而廣的課程選擇,以配合他們不同的性向、興趣及升學/職業取態。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以小班教學政策和靈活多變的分組教學活動以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校本課程中,各科老師積極進行分層課業,設計不同程度的教學內容和活動,以達致因材施教的目標。本校亦為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提供課後支援計劃,以提升學生的學術表現。而輔導組老師亦與本校兩位社工和教育心理學家緊密合作,為有需要的學生和家長提供學習上和社交上的支援和輔導服務。本校於各級推行級本管理制度,以全面地照顧學生在校園生活上的不同需要。本校亦在過去數年獲得「關愛校園獎勵計劃」之「關愛校園」榮譽。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校園共融文化,並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學生支援小組由校長、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教務主任及社工組成,連同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負責制訂策略性的支援計劃,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資源,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支援。除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服務外,亦外購言語治療、讀寫小組、專注力訓練小組及聘請教學助理協作教學,以便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我校亦透過課程設計、多元化教學策略、優化分層課業、功課及測考調適等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同時安排教師報讀特殊教育需要之相關課程,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本校亦重視學生的生涯規劃,在提升其學業水平的同時,安排學生參加不同的工作體驗計劃,務求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自1997年成立以來致力籌辦家校合作及親子活動,以促進學生、家長和老師之間的和諧關係,締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每年家教會更撥款設立「家教會獎學金」,以獎勵成績或品行優異之學生。此外,為使家長能藉著參與本校活動以自我增值,家教會設有家長義工、家長學堂及家長培訓活動等項目,以實踐終身學習之教育理念。本校於2014年榮獲「關愛校園獎勵計劃」之「最關愛家校合作大獎」,以茲鼓勵及認同本校在家校合作上的傑出表現和成果。
校風 校風純樸,嚴而有愛,關注學生之行為紀律及品德操守。本校推行健康校園理念,協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其良好的公民意識及品格。建立級本支援團隊,全方位照顧學生成長和需要,促進互助互愛精神,建立關愛校園。學校設立不同獎勵計劃,鼓勵學生自我完善。此外,學校宿舍亦為宿生提供一個學習獨立自主的生活平台,並培養宿生自律守規的精神。
學校發展計劃 1. 提升學教效能,讓學生樂於學習。<br>2. 豐富學習經歷,發展多元人生。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除了校本教師發展日外,本校積極鼓勵老師參加在職培訓進修課程,以認識新的教學知識、內容及教學法以提升學教效能。為配合課程發展和提升課堂之教學效能,中文科、英文科及數學科等三個主要科目均設有共同備課節,讓老師有更多協作機會;同時鼓勵各科老師進行觀課,以分享優良及高效能之教學設計及技巧。
全方位學習 本校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以發揮學生潛能。除設有學生會及級社組織外,還提供不同類型的學會及興趣小組,分學術、藝術、體育及服務等四大類別。學校每年舉辦多個海外學習交流團:如STEAM鑑證科學、領袖訓練及升學美國考察團、澳洲運動實習及體驗團、德國英語及環保交流團、台灣文化升學考察團及蘇格蘭交流團等,以擴闊學生視野、增擴見聞。所有中一級學生均需參與制服團隊訓練,讓他們有系統地學習紀律及建立團隊精神。此外,本校獲「馬振玉慈善基金」資助港幣九十萬元,成立「愛樹木,譜人生」攀樹課程,以資助表現優異的學生到海外進行培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