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英語學習,並積極建設學校的英語環境,及鼓勵學生在不同環境中運用英語。初中設教學語言微調,部份科目亦採用英語延展教學活動,並有英語星期五、英語大使、英語日及英語日營等活動。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老師敬業樂業,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表現為己任,本校同學近年來在學業上有良好的增值,公開考試成績不斷進步。本校明白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長處和特點,因此,老師會按著每個同學的情況,給予最恰當的指導,循循善誘,令同學不斷進步。本校致力加強正規課程的教育成效,在初中英文、中文、數學及高中通識設集體備課,亦重視非正規課程的教學。學生除了課堂學習外,亦須參與校方安排的各類全方位學習活動。本校亦設有閱讀堂、開卷有益閱讀獎勵計劃、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中/英文網上閱讀計劃、好書分享、作家講座、讀書會、學生閱讀大使及文學小組。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高中學生可視乎能力選修二至三個選修科。<br>2. 課程重點:發展多元智能、促進合作學習、照顧學生學習差異、培養共通能力等。<br>3. 高中每周設兩課節的校本課程,名為「志趣延展單元」,有不同類型的課程供學生選讀,包括模式二「應用學習課程」【甜品及咖啡店營運】和【應用日語及日本文化】、生涯規劃課程【勇想闖未來】、STEM【人工智能無人機操作及基本編程】、初探油畫世界、中文科【文化專題研究】及【名家名篇賞析】、英文科【Viewing Fun Fair】及【English Fun Fair】和數學科【邏輯運算解難訓練】等。透過這些課程,讓同學們在探索個人志向時,更認識自己的潛能,為開拓未來作好準備。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中文、英文科會分成每級六至七組上課,數學科會分成每級五組上課,務求減低師生比例,讓老師更能掌握學生學習進度,回饋學與教。<br>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及關愛校園,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透過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照顧同學的個人成長及提升他們的學習效能。學校會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亦為有需要的同學,包括非華語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的調適。駐校教育心理學家會協助處理同學的評估、轉介和跟進,有需要時會訂定個別學習計劃,透過跨專業合作協助處理同學的個別需要。學校重視家校合作,所有的支援措施均透過班主任與家長協商,務求為同學提供最適切的照顧。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
家校合作 |
1. 本校家教會非常支持學校的發展,每年贊助獎學金予品德及學業成績優良的同學和資助學生活動。此外,更有家長到校參與服務工作。<br>2. 本校老師亦透過內聯網及電話聯絡家長等渠道,增強家校的溝通。此外,亦會舉辦家長日以增進教師與家長間的交流及分享。 |
校風 |
本校校風淳樸,老師著意幫助同學培養優良品格,除勤學、有禮、守紀、盡責四項基本要求外,又經常透過主題週會、班主任課、參觀探訪等多樣化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是非觀,學習處世待人的態度,為將來正直和幸福的人生打好基礎。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很需要別人的關懷和支持,本校的老師對每位同學都樂意付出真誠的愛心,關心同學的感受,幫助同學在成長路上健康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香港人一直為前途而努力奮鬥,本校老師會盡最大的努力,悉心教導我們的下一代,讓同學們從各種學習經歷中得到鍛鍊,加強自信,提升能力,將來出人頭地,為國家、為香港和為他們自己開創新局面。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非常重視教師培訓,教師除參與校本培訓活動外,亦經常參加其他教育機構舉辦的講座、研討會及工作坊等培訓活動,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
全方位學習 |
學生課外活動共有24個組別,並劃分為下列五大類;<br>1. 文化藝術類:舞蹈、戲劇、樂器、舞台技術。<br>2. 興趣類:園藝、美術、家政、桌上遊戲、雜耍、乒乓球、羽毛球。<br>3. 領袖訓練類:學生會、四社、領袖生。<br>4. 服務類:童軍、女童軍、香港青少年軍、圖書館管理組、校園電視台。<br>5. 體育類:田徑及街跑、游泳、籃球、足球、跆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