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會呂明才中學
路德會呂明才中學

新界荃灣象山邨

本校按照聖經真理推行基督教全人教育,以靈育為綱,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六育的均衡發展,期望他們成為榮神益人的社會棟樑。我們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因應學生的不同潛能,創設豐富多姿的校園環境,讓學生沉浸涵泳,樂於學習,同時能建立自信,發揮所長,成就卓越的人生。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馮為彰牧師
校長 馬玉娟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香港路德會有限公司
宗教 基督教
創校年份 1978
校訓 真理使你們自由
學校佔地面積 約 5,0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20"
學生會會費 "$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100 (中六 $5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4
全校教師總人數 60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2%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2%
特殊教育培訓 36%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13%
5-9年 15%
10年或以上 72%

中一班數 3
中二班數 3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一至中三均開設科目: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數學、宗教、綜合科學、普通電腦、視覺藝術、設計與科技、音樂、體育、綜合人文、家政<br>中一至中二均開設科目:普通話<br>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英國語文語言藝術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宗教、中國歷史、生物、化學、物理、經濟、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地理、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體育、旅遊與款待、生命教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語文政策 學校以中文教學,推行校本課程強化語文能力,利用課餘或假期提供語文強化課程和活動。本校亦舉辦「國際文化校園計劃」,與路德會美國義工隊合作,在校內營造英語學習環境,同時按班本或單元需要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提升兩文三語能力。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配合教育局「學會學習」方向,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能力,課程分為中國語文教育、英國語文教育、數學教育、科學教育、科技教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藝術教育、體育教育、宗教、公民教育、生命教育,亦因應學生的能力,初中設校本剪裁課程。<br>*各級皆推行中、英文閱讀計劃。為配合學校發展需要,圖書館推行網上閱讀獎勵計劃及書評獎勵計劃,鼓勵學生閱讀電子書及分享閱讀心得,並與其他學科合作,推行科目為本閱讀計劃,同時推行主題閱讀及跨課程閱讀,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全校早會設閱讀時段,初中設閱讀堂,教導閱讀方法及培養閱讀習慣,師生共同閱讀中、英文書籍。已開展遙距網上閱讀、練習及測驗。<br>*本校已推行電子學習、BYOD(自攜裝置)計劃、STEM學習活動。<br>*本校推行勤學勵進獎勵計劃、自我完善計劃及協進至善計劃;初中則推行校本輔導、成長教育、生涯規劃等,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家長亦可得知子弟的持續評估結果。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 中史、生物、化學、物理、經濟、企會財、地理、歷史、資通、視藝、旅款。<br>2. 課程重點: <br>初中級設校本英文語言藝術科,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br>中四及中五級設全方位學習課,提供多元化的其他學習經歷課程。<br>高中開設校本生命教育科。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強調因材施教,按照學生的能力編班或分組,通過訂定適切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學習活動及評估。同時,本校為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核心科目均設計校本教材,並藉着校本課程,有系統地給予中文及課後英語輔導。另外,學生支援組因應三層支援架構,運用「中學學習支援津貼」及「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以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學生支援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領導,並由學生事務副校長擔任顧問,其餘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教育心理學家、駐校社工和行政主任。本校設有機制,通過老師、家長、社工、言語治療師及教育心理學家協作,及早識別和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運用學習支援津貼,結合其他資源,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不同的支援措施,並定期與家長進行交流,包括家長日晤談、個案會議、電話聯繫及向家長提供學生支援摘要顯示學生所得支援。本校重視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故提供多元化的學與教支援,例如:初中中文科小組教學;外購言語治療服務;「生命教育」閱讀分享;中文科的「多元智能課」;中、英、數科的課程調適;<br>校內考試調適安排,如延長考試時間、讀屏軟件、語音轉換文字、點字機等。成長關顧方面,設有社交訓練、桌遊、生涯規劃等小組輔導,並進行「友你同樂」計劃,營造和諧共融的校園文化,包括:領袖訓練、義工服務、推行共融活動,藉以訓練學生主動接觸及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實踐共融精神。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家校合作 每年舉行家長日及家長晚會。家教會與學校社工合辦的親子活動和聯校親子日、家長輔導講座、義工服務。家長可透過內聯網與學校通訊,並可在網上查閱家課紀錄。學校亦刊印中一家長手冊、學生日記和手冊、學校通函及定期出版的家長通訊小冊子《橋樑》。
校風 推行健康校園計劃、友你同樂計劃,敬師愛生運動等,藉以培育關愛文化,建立和諧校園。
學校發展計劃 以榮神益人為綱領,讓學生力學奮進,居仁行義,幫助學生以正向態度投入學習,建立自信和培育愛心,開創積極健康的成長之路。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強調教師專科培訓,配合教育局「優化在職教師培訓」,為教師設培訓目標,訂定校本教師專業培訓計劃。同時,每年舉辦3次教職員培訓日,提升專業能力,針對本校學生的需要探討,及與辦學團體路德會的聯校同工,共商關注事項。部門/科目主管推動部/科內成員參與專業研討會。
全方位學習 學術、體育、藝術、服務、興趣小組超過30項。高中亦設其他學習經歷課堂,包括不同興趣及技能的相關課程,供中四、中五同學選擇。初中各級推行跨科目專題研習,發展研習能力。中一及中二學生須參加制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