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我們的語文政策以學生的學習效益為最主要的考慮。我們堅信用母語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效能是最佳的,消除因使用第二語言進行學習的困難和障礙,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同時我們亦重視對同學的「兩文三語」要求,英文老師及二名外籍英語老師合作無間,在常規英文課堂,引入戲劇、電影和遊戲等元素,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教授各科英語詞彙、不同科目的英語閱讀篇章、英語週等活動加強校園英語語境。我們每天設閱讀課、又推行中英文廣泛閱讀、網上閱讀獎勵計劃、普通話朗誦和校園電視台記者等活動,全面提升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我們以「小步子、多活動、快回饋、多讚賞」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並提升學習動力。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協助學生養成摘錄及整理課堂筆記的習慣,亦積極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策略,推動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後評估,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校內應用學習課程:「甜品及咖啡店營運」、「數碼媒體及電台製作」、GCSE(中文)<br>2. 課程重點:初中「創意科技科」、高中「綜合藝術科」。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我們在初中全面推行小班教學,增強課堂內對學生學習差異的照顧。學校設有小組輔導教學、課後功課輔導、學長計劃等全方位照顧差異,為學生打好基礎。同時,我們在各級設有課後拔尖班,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能力。我們亦恒常更新「校本分層課業」、「網上自主學習平台」,以照顧學習多樣性。 |
模式融合教育 |
我們重視學生的多樣性,由副校長帶領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策劃及統籌融合教育工作,領導各學科、支援小組、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等,制訂支援策略和計劃,全面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教育心理學家和老師共同制定個別學習計劃,調適課程教學及評估。我們亦增聘多名輔導員,協助學生成長和社交發展,並建立家校溝通機制,讓家長了解子女在校學習情況,互相配合支援。為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本校額外聘請支援人員就學生的學習、情緒及社交適應方面提供協助,包括:提供適切的課後支援、共融小組及個別輔導服務。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學校與家長建立緊密合作關係。通過新生家長日營、親子旅行、各級家長日等活動交流溝通。此外,家長教師會的「心靈雞湯站」是一個家長和教師以輕鬆方式交流的平台。學校更不時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的大型活動,讓家長感受學校的文化和氣氛。 |
校風 |
在「關愛正向、夢想飛翔」的氛圍下,每位同學都抱有夢想,嘗試正向面對成長中的各種挑戰。學校一直推行的「星章計劃」及「彩虹獎勵計劃」,效果顯著,校風純樸,學生守規,校園氣氛正面,師生相處融洽。本校連續十五年獲得關愛校園優異獎,並於2011年獲得「最關愛教職員」主題大獎。我們一直重視學生健康成長,推行「朗晴360健康校園計劃」,以歷奇輔導活動提升學生應對逆境能力。我們於2019-2022年分別獲得樂繫校園的榮譽獎、特別獎和優化大獎。 |
學校發展計劃 |
學校繼續以「多元創新」、「全方位」學習為目標,推行及設計課程,包括透過跨學科活動推動STEM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意及解難能力。學校亦致力透過正向品格塑造、體藝培養,協助每位同學尋找夢想、規劃人生。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除參與校本支援,邀請大學和教育專業人士等到校進行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外,亦常設教師專業發展時段進行共同備課和交流,開放教室推動教師觀課學習。 |
全方位學習 |
全方位學習活動為同學提供課堂外的學習體驗,除一般的社和學會聯課活動外,特設校本「多元學習節」,讓學生全面發展領導、溝通及組織等能力。長幼館和義工服務團是本校為推動長幼共融和扶助弱小的服務組織。學生在體育表現出色,其中以手球隊成績最為突出。我們每年均設境外考察活動,曾考察過的地方有日本、新加坡、內蒙古、西安等地,讓學生增加對世界及國情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