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主要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詳情請參閱2023/2024及2024/2025學年的開設科目資料) 重視兩文三語的訓練<br>1. 外籍英語教師推動英語學習<br>2. 安排來自歐美國家交換生入讀本校<br>3. 舉辦英語週、英語閣各種活動<br>4. 接待或籌辦外地交流團<br>5. 推行中、英文閱讀計劃<br>6. 積極推動中、英、普朗誦比賽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學習策略:主張學習沒有特定的場合、界線、對象,引導學生運用網上資源學習。強調學生多閱讀,亦安排閱讀時間,以擴闊學生知識面。<br>教學策略:因應學科特色,運用小組討論、報告、翻轉課堂、協作學習、學思達等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課堂進行高階思維討論和學習。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自2012年起,共提供超過100個3X學科組合。設有音樂、日本語、韓語、西班牙語、法文及應用學習聯校課程。<br>2. 課程重點:戲劇教育、公民教育、個人生涯規劃。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1. 在落實有關政策方面,校方為有潛質學生開辦增潤課程,由在校導師或校外專業導師任教,讓學生掌握高階解難技巧。<br>2. 校方同時為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提供支援,包括功課輔導班、小班英語教學、試前溫習班等,又為中一同學特別開設暑期英語銜接班,提高學習信心及積極性。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設有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統籌教師、教學助理及駐校社工),定期舉行會議,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部分教師已修讀融合教育相關的課程,具備專業能力。小組與班主任就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支援措施保持溝通。校方定期向全體教師發放融合教育資訊,分享有關的理念和教學建議。又按需要舉辦專題講座,鼓勵教職員參與教育局「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培訓課程,以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br>學校已增聘教學助理及支援人員,推行各種不同的訓練課程及小組活動;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校內資源,又透過功課及測考調適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提升學習成效。<br>為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本校於中一新生註冊後與有需要新生及其家長進行面談,掌握資訊。本校亦與教育局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緊密合作,定期進行會議及學生評估,並邀請家長參與,共同為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及檢視計劃成效。本校定期舉辦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協助他們學習和成長。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舉辦共融校園活動。以課後支援模式為非華語同學提供學習中文的支援。 |
家校合作 |
1. 家長積極協助學校處理部分校務,又提供改進建議。每年家長晚會參與家長超過800人,有效加強家長與校方的溝通,幫助同學成長。<br>2. 校方積極配合家長會籌辦不同活動,又協助成立家長團契,鼓勵家長之間建立情誼,在教育子女方面互相扶持,在人生路上一同成長。 |
校風 |
學校成立逾四十載,校風純樸,學生承傳優良的傳統,敦品勵學。<br>校園學風自由。 |
學校發展計劃 |
1. 2023-2028 學校發展關注事項為「健康校園」、「學習社群」、「服務學校」。<br>2. 持續更新特別教室及公共空間(詳見學校設施)。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1. 透過每年兩次退修會,讓全體老師在心靈上得安靜和更新,藉此彼此扶持及建立團隊精神。<br>2. 全年教師團契聚會及教師發展日合共約10次,照顧教師在個人(壓力處理、靈命成長等)、群體(危機處理、訓輔技巧等)及教育發展(教育改革、新教學法等)上的需要。 |
全方位學習 |
課外活動共分四類:學術、文藝、體育、服務及宗教,合共60多項,讓學生按興趣選擇,各展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