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蘇浙公學
沙田蘇浙公學

新界沙田禾輋邨豐順街7號

以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群美五育為宗旨,並依循「中英並重」、「文理並重」、「升學及就業並重」三項原則,致力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及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嚴元浩先生
校長 陳雅麗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香港蘇浙滬同鄉會
宗教 -
創校年份 1978
校訓 整齊嚴肅
學校佔地面積 約 9,5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30"
學生會會費 "$1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450(額外聘請外籍英語教師)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3
全校教師總人數 60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3%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7%
特殊教育培訓 35%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20%
5-9年 10%
10年或以上 70%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以普通話授課: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普通話戲劇(中一)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英語戲劇、數學、生活與社會、歷史、地理、科學、電腦、視覺藝術、家政、設計與科技、音樂、體育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br>以普通話授課: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包括必修部分及延伸部分)、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音樂、體育(非公開考試)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語文政策 本校所有班級均以英語為授課語言,而以普通話/粵語教授的科目則有中國語文、中國歷史、中國文學、普通話、普通話戲劇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致力營造優良的語言學習環境,提升學生「兩文三語」的水平。
學習和教學策略 教育局校外評核報告指本校「學與教」範疇表現優良,學校為學生提供均衡及多元化的課程,實施專科專教,互動教學,配合資訊科技,加強學與教效能。同時,本校推廣閱讀文化、STREAM教育及專題研習,另將課堂學習結合全校性課外活動和社區服務,啟發學生多元智能,強化學習共通能力。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及4X。 本校高中課程提供12門選修科目及數學延伸部分,合共逾400個選修科目組合。<br>2. 課程重點:本校因應學生的興趣、能力及需要制訂校本多元化課程,初中除於英國語文科引入英國文學元素外,亦設英語戲劇課及普通話戲劇課,高中課程則提供多元化的文、理、商及資訊科技相關的科目,另在體育科加入中國武術及中西舞蹈訓練,並舉行德育及時事討論,以及將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環境教育、健康教育、生涯規劃和課外活動融入正規課程。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學校擁有優秀的教學團隊,包括3位外籍英語教師及12位普通話教師,額外增聘7位老師、15位專業教練及校友導師,以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本校於英國語文課(個別級別)、英語戲劇課、普通話戲劇課、增益班、輔導班及周末補習班推行小班教學,另有中一銜接課程、課後學習支援班、自修課導修、課後及假期學科輔導等學習支援計劃。此外,本校輔導老師、駐校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為同學提供個人成長的關顧。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設有融合教育組,並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資源調配,學校為學生提供適切及跨界別支援,以照顧學生在學習、行為、情緒和社交上的需要,並確保學生有平等發展才能的機會。本校建立家校恆常溝通機制,與家長協商學生支援措施,以提升支援措施的效能。本校亦與其他專業界別人士緊密協作,如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社工等,為學生提供適切的專業支援。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本校全部年級全面(即所有班別/組別)實施普教中,按需要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本校致力建構學校關愛文化,以助不同國籍及文化背景的學生融入校園生活。
家校合作 為加強與家長的聯繫,本校設有家長教師會,收集家長的意見及為家長提供支援。同時,本校透過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如講座、工作坊、閱讀班、交流會、義工服務、興趣班、旅行及親子活動等,建立家長與學校之間緊密的合作關係。
校風 本校校訓為「整齊嚴肅」,致力培養學生良好品格及淳樸校風。教育局校外評核報告指本校「校風與學生支援」範疇表現優良。德育及輔導委員會推行全校性德育輔導計劃,包括級早會、德育及時事討論、雙班主任制、家長日、升學及就業講座等。
學校發展計劃 1. 優化學與教策略,照顧不同性向學生的學習需要,俾能盡展潛能,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持續提升學業成就。<br>2. 推行校本及其他專業機構提供的課程及活動,建立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及態度,並擴闊學生的知識領域及視野,讓學生認識及尊重不同的文化及價值取向。<br>3. 提供全校性六年一貫的生涯規劃,並藉著不同的學習經歷,協助學生掌握個人優點及潛能,從而訂立目標,積極實踐理想。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曾參與多個由本地大學舉辦之專業協作計劃,如香港大學舉辦的「促進以自主學習開展STEM教學創新的多層領導網絡」計劃、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優質學校改進計劃」等,另為教師安排專業發展活動,並推行共同備課、協作教學、示範課堂、同儕觀課及學校交流等活動,提升專業知識之餘,亦藉此建構專業學習社群,創新知識。老師積極進修及參與各類型的教育工作坊及研討會,並接受為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培訓。
全方位學習 本校學生於其他學習經歷活動表現卓越,每年獲獎逾400項,並曾榮獲多項世界、亞洲及全港冠軍。本校將其他學習經歷活動融入正規課程,全校逾60個學會、制服團隊、服務隊伍及學生組織為同學提供學術、藝術、體育、服務、領袖訓練、興趣發展等多元化活動。另有校園電視廣播、德育、環境教育、健康教育、公民及國民教育、職業及生涯規劃活動、社區服務等。每位同學均有最少兩次到國內或海外進行學習、交流及服務的機會,而學校每年舉行水運會、陸運會、學生活動日及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