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除中文、中史及普通話科外,所有科目均以英語教學。本校一貫重視發展學生的兩文三語,營造適切的語言學習環境;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發展,通過從閱讀中學習、專題研習等,配合以學生為本的互動學習形式,發展學生共通能力。安排多元化課程讓學生修讀,藉以培育學生獨立學習及高階思維,掌握終身學習的技能。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沒有特設選修科目組合。<br>2. 課程重點:本校課堂學與教採用以學生為本之學習模式,鼓勵學生走出課室,並透過跨科專題研習及其他學習經驗,擴展學習範疇。促進學生語言技巧以合乎各學科需要,本校為中一學生安排英語科、資訊科技認識活動;中文會話、中一至中六級英文、高中中文科、安排分組教學;透過不同的STEM學習活動以提升學生對STEM相關範疇的興趣和共通能力。推行廣泛閱讀計劃、早讀時間及邀請學生分享閱讀心得;為高中學生安排各科之輔導班,且加強跨學科協作,照顧個別差異,優化評估工具。教師培訓與分享:通過校務會議、教師發展日、教師參與校外研討會,使教師知悉高中課程與評估之最新發展。安排不同的以教師為本之小組討論、教師會議,使教師為新課程作好準備。加強跨學科之協調與協作。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老師為學生預備額外補充資料,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學習。此外,學校也為學生安排課後個別訓練課程,切合他們的成長需要,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學校亦安排教育心理學家向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輔導及作評估。 |
模式融合教育 |
學校已成立學生支援組,並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以全校參與為本,以及早識別和及早支援的策略,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適時和適切的協助。學校亦聘請了校本言語治療師,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服務。為了讓學生在公平的環境下參與考核,學校亦為有需要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測驗和考試措施。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為家長和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活動:如興趣班、中一迎新日及中一至中三家長交流日。此外,家長亦積極參與周年陸運會,並且成立家長合唱團。 |
校風 |
本校校風純樸,學生賦性馴良,同學間互助互勉、和諧共處,端賴本校校風及學生支援成員包括訓導組、一般輔導組、生涯規劃及就業輔導組、公民、品德及環保教育委員會、課外活動委員會的緊密聯繫。此外,經自評機制評估學生的需要,制定全年教育主題,並透過週會、早會及班主任課,培育學生發展積極的人生態度及正確的價值觀。 |
學校發展計劃 |
1. 學與教方面<br>通過自主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信心;透過正規和非正式課程拓寬學生的學習體驗;優化電子學習元素在學與教中的運用。<br>2. 校風及學生支援<br>加強學生壓力管理的能力;培育學生成為自律守規、懂得欣賞及心存感恩的人;加深認識國民身份及世界公民的義務。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所有教師勤於進修,熱心參與研討會及在職訓練課程,並因應教育發展需要,施展以學生為本的互動教學。 |
全方位學習 |
校內共設有近40個課外活動組,類別包括學術、體育、興趣、服務、制服團隊等,目的是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及服務精神,以達致全人教育的目的。此外,管樂團、弦樂團、中樂團、舞蹈組、籃球隊、排球隊、羽毛球隊、足球隊、書法班、話劇組及普通話朗誦等,均特別聘請導師指導學生,使課外活動的推行更臻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