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
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

香港薄扶林置富徑1號

秉承天主教學校辦學宗旨,在愛與關懷的環境中,我們重視每一位同學的價值及獨特之處,致力培養學生成為具責任感、充滿自信、能欣賞自我成就的年青人。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周淑敏女士
校長 李德輝先生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天主教香港教區
宗教 天主教
創校年份 1982
校訓 服從聖神,實踐真理
學校佔地面積 約 4,8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
學生會會費 "$3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45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33
全校教師總人數 38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67%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1%
特殊教育培訓 33%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55%
5-9年 5%
10年或以上 40%

中一班數 2
中二班數 2
中三班數 2
中四班數 2
中五班數 2
中六班數 2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宗教、生活與社會(中二、中三)、公民、經濟及社會(中一)、資訊科技、普通話、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體育、音樂、STEAM教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br>採用英語教授非華語學生:STEAM教育、數學、綜合科學、資訊科技、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宗教、生活與社會、生活與社會(中二、中三)、公民、經濟及社會(中一)、體育、音樂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綜合科學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公民及社會發展科、倫理與宗教、宗教、生物、物理、化學、經濟、中國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中五)、體育、視覺藝術、應用學習課程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br>採用英語教授非華語學生: <br>數學、公民及社會發展科、倫理與宗教、宗教、生物、物理、化學、經濟、中國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中五)、體育、視覺藝術、應用學習課程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語文政策 學校貫徹兩文三語政策。採用英語教授非華語學生,在校園營造豐富的英文語境。<br>初中其他班別以中文為教學語言,高中按學生程度及能力以中文或英文授課。於初中部分班別兩個指定的非語文科目(數學、綜合科學)以英語為教學語言。
學習和教學策略 全年分兩個學期,為照顧學生的獨特性,採用小班及分流教學模式,部分班級的中、英、數科目分能力組別上課。教師以多元的教學法,例如:協作學習、專題探究及電子學習,強化師生及生生互動,培養學生思考、表達和自學的能力。各級設有持續評估,促進學習及監察學生的學習進度。<br>教師透過教學研習課設計教學活動及課業,評估學生學習進度及反思教學效能,俾能提升教與學的效能。本校致力發展「校本課程」,配合學生的能力與需要。教師透過「教學研習課」共同設計合適課程及課業、商議評核方法、討論教學法。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成效均見提升。靈活安排上課時間表,高中學生按自己的能力及興趣修讀選修科目。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 開設9個高中選修科。學校按學生的意願調整選修科目組合,務求讓學生能修讀最適切的科目。<br>2. 課程重點:學校聚焦發展「STEAM教育航天及機械人課程」(STEAM Education Aviation and Robotics Curriculum),在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之外,更進一步加入藝術(Art)和航空(Aviation)的元素。透過STEAM,學生可學習物理及天文的知識。學生也可藉組裝機械人及編程,發展電腦程式及掌握工程學的知識。至於Art在STEAM教育也不可或缺,任何一件製成品若缺乏了藝術元素就變得生硬沒生氣。至於Aviation,就是讓學生學習無人機的操作技巧及飛行知識,協助他們投身航空業。為配合高中學制及同學成長上的需要,本校推行校本課程,包括:宗教倫理和英語話劇。除課堂學習外,課程亦給予學生有足夠的全方位學習的機會,包括:參觀、考察、義工服務及境外學習,藉此拓闊學生的學習經歷,同時令課堂內外的學習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校本課程配合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設有核心及延展課程,初中設有課後支援班。高中學生按個人的能力及興趣,選修學術、體藝、實用及應用學習課程。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個別教育計劃及考評調適,並由專職教師跟進學習進度。為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在課程及評估方面,均作適當的調適,在課餘提供學習輔導。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設有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學生支援小組履行推動校本融合教育,小組成員包括教育心理學家及輔導主任,策略地規劃、推行、監察、檢討及評估各項支援措施及資源的運用,靈活調配校內的人力資源等;以跨專業團隊模式推動及早識別和支援SEN學生;透過「全校參與」模式與功能小組協作,為SEN學生擬定支援計劃、課程及教學調適、考試及評核的特別安排等。透過共同備課、協作教學等安排,校內同工採用有效的支援策略,提升SEN學生的學習成效;與輔導團隊協作,從學與教及資源運用的角度提供意見,照顧有精神病患學生的學習需要,加強精神健康教育。推動家校合作之餘;有系統地安排教師接受培訓,並組織專業發展活動,提升教師團隊的能量;另協調各方資源和加強對外聯繫,有效支援校內SEN學生。本校獲得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聘請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小組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效能。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家校合作 本校設有家長教師會,重視家長培育及家長參與,舉辦親子及家長培育工作坊,建立良好的親子、師生及家校關係。學校視家長為重要合作夥伴,願意聆聽家長意見,並作出適切的回應。
校風 校風樸實,師生奮發上進、關係親切。透過班級經營、伴你同行計劃、生命教育、師生懇談、獎勵計劃、每月模範生、關懷大使、留校午膳等,增進師生溝通,確立愛與關懷的校風,以基督的愛陪伴學生成長。
學校發展計劃 學校定下「學校策略發展藍圖」,著力:<br>1. 推展天主教教育。<br>2. 優化學與教的素質。<br>3. 重視學生成長與建立愛與關懷的校風。<br>4. 建立社區夥伴關係,善用社區資源。 <br>本學年以「更新、啟發、傳承」為學年主題,學年的關注事項包括:<br>1. 建立學生恆常學習習慣,推行全方位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效能。<br>2. 透過多元化學習經歷,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實踐正向人生。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師共同備課,同儕觀課,進行優良教學及課業分享,優化教學。為配合課程發展及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積極參與研討會及工作坊,促進專業交流及發展。教師積極進修,修讀教育碩士課程及與教學相關的專業課程。
全方位學習 全方位學習在余二是非常重要,它打破課室的傳統框框,重視體驗式學習,目的是為了推廣全人發展及培養同學自主學習,從而裝備自己迎接現今社會不斷轉變及各種挑戰。此外,走出課室的学習活動對於余二多元文化及不同種族的同學尤其適合。<br>為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我們的全方位活動分佈於五大範疇,包括:<br>1. 智能發展(配合課程的活動):如參觀展覽,實地考察<br>2. 德育及公民教育的活動:如領袖訓練、體驗學習營、軍事體驗營<br>3. 社會服務:如服務學習、制服團隊活動<br>4. 體藝發展:如參與體育比賽、英語劇藝演出<br>5. 工作有關的經驗:如參與體育比賽、英語劇藝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