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以母語教學為本,推行兩文三語的語文政策。初中部份科目按班別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及推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以照顧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需要。除了策略性的規劃外,本校亦透過多元化的全校活動,如:以英語進行早會宣佈、"English Friday"活動、英語日、英語歌唱比賽及參與英語朗誦比賽,營造豐富的英語環境,以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提升學生聽說英語的能力。此外,本校初中設普通話科,以加強學生溝通能力。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增聘額外的語文教師,安排全校中文科及英文科小組教學;高中數學科亦同樣安排小組教學,讓學生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和支援。<br>全校裝設無線網絡,添置平板電腦,以支援網上課堂及電子教學等混合模式教學,增加學習的互動性和主動性。<br>本校致力建立閱讀文化。週會設有閱讀時段,由正副班主任與同學一起閱讀,協助同學養成閱讀的習慣。學校全年亦安排多項有關閱讀的活動及比賽,推廣閱讀風氣。此外各科均在課程設計上加強同學閱讀能力的訓練。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請參考本校網頁http://www.hebron.edu.hk。<br>2. 課程重點: <br>初中英文設計校本課程,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br>初中科目與新高中課程緊密銜接,以增強學生學習的效能。<br>高中選修科目多元化,並新增視覺藝術課程供予選擇,學生可盡量按其能力和喜好選修。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因應同學的能力和學習需要,中英數三科按能力分組教學,以加強照顧學習差異。<br>本校亦為資優生提供校本資優計劃,以抽離方式在正規課堂以外進行增潤/專科延伸課程(例如數學、科學、科技、人文及領袖才能訓練),本校更會安排學生參加各項校外資優課程及活動,以提升同學的知識、態度、技能和價值觀。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學生支援組制定全校參與政策,發展團隊模式的支援計劃,更全面性的措施締造學校共融文化。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教育心理學家、輔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輔導員及駐校社工,定期舉行會議,為有需要的學生設定合適的支援計劃﹔充分利用教育局的撥款,支援本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協助他們融入本校學習及社交生活。<br>教師方面﹕提高全校教職員對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認識及支援,讓老師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情況及進展,協助老師在教學上能配合專業工作人員給予的建議,支援學生學習、情緒、行為問題。<br>學生方面﹕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專門的訓練及協助(包括學習、家課、測考調適及課後功輔班)等。初高班按能力分班分組,減少師生比例,令不同能力的學生得到適當的照顧。<br>家長方面﹕為家長提供諮詢服務(包括家長小組、工作坊及服務簡介會、發放特殊教育需要的資訊)等,另外本組與家長及學生共同制定個別學習計劃,定期檢視成效,以了解及處理子女的特殊教育需要,促進家校合作。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本校極重視與家長間的聯繫和溝通。學校按月印發學校與家庭通訊,讓家長知悉本校的最新發展。每年均舉辦多次家長講座,家長晚會及家長日,讓家長增加對本校之了解。家長教師會亦會舉辦興趣小組、水果日、親子旅行及家長師生音樂會等,家校間保持密切聯繫。 |
校風 |
1. 本校為基督教學校,重視傳統品德培育,校風純樸,校規嚴謹。學生亦能敦品勵學,自律守規。<br>2. 本校藉校內教會的有力支援,以宗教輔導及愛心關懷學生,使學生找到人生方向及目標;學生更因此奮發力學,行為及成績有明顯進步。<br>3. 本校設有「成長新動力課程」、「薪火燃傳學長輔導計劃」、「領袖訓練」、「健康校園計劃」、「敢創敢賞計劃」、「學生守護大使計劃」等,藉以發展學生的潛能、培育其領導才能及建立正向的人生觀。<br>4. 本校群牽服務團更帶領同學積極參與區內外之義工服務,協助學生助人自助。<br>5. 除與家長教師會合作舉辦多次講座外,本校更邀請警民關係組及其他志願機構到校在週會主講如國家安全、反罪惡、性教育、衞生及交友等專題。 |
學校發展計劃 |
1. 照顧學習多樣性,提升學與教效能。<br>2. 推動正向人生觀,致力培育學生擁有「康樂人」素質。 <br>3. 認識國家安全,提升國民身份認同,成為守法的良好公民。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每年設有教師發展及培訓日,進行教師間發展及交流活動以提升教學效能。每月亦設有分組教師祈禱會,促進同工的溝通及分享生命的訊息。本校教師亦積極參與教育局教師培訓課程。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按同學之能力及興趣提供多項課外活動及聯課活動,藉此發展同學的潛能、人際合作及領袖技巧。多年來同學在運動、朗誦、音樂、公民教育活動及社區服務均有出色的表現。本校的銀樂隊及中樂團經常作公開演出,表現優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