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宗旨是讓學生能以兩文三語溝通,著力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幫助學生升學和就業,並配合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選擇適當的語言授課。英語科依學生能力分小組教學,初中部分班別,數學及科學以英語授課,高中選修科亦依學生能力及個人意願以英語學習和應試。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願意並有能力學習,力臻至善。為照顧不同的學習需要,學校關注混合式學與教策略及課程調適。中英數三科均發展校本課程,幫學生打好語文及數學基礎。為積極營造良好的英語環境,英文老師在校內及校外全英語與學生溝通,又以英語進行早會與學生分享,並推行「英語會話計劃」、「英語加油站」、及通過推動校際朗誦節及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又藉著推展電子學習網上教室和知識管理系統,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提升他們學習科學與科技的興趣。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學校開設15個選修科、4個應用學習科及1個丙類其他語言科目。<br>2. 課程重點:英語延展課程、生活教育課、初中校本STEM課程、初中公民、經濟及社會科、初中專題研習及宗教教育課。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學校按學生學習能力編班,注入不同學習元素,讓學生發揮所長,設拔尖保底延展課程。各科因應學生能力設計活動及試卷、增潤及剪裁課程、安排課後延伸學習活動。 |
模式融合教育 |
學生支援組成立於2009年,負責策劃、推行及檢視支援SEN學生之工作,根據個別需要,制訂支援方案及配套措施。耶穌說:「我是善牧,我認識我的羊。」本校效法耶穌基督關愛世人的精神,以接納、包容、體諒的精神為同學提供服務。<br>學術方面,提供適當的課程、課堂支援及考試調適,在課堂內外予以有效的訓練,令學生跨越障礙,亦鼓勵同學參與不同類型活動,將潛能充分發揮。<br>家校合作是協助學童成長的基石,本校積極通過不同活動連繫家長,彼此保持溝通,藉以了解學生進度。<br>SEN學童各有不同性質與需要,學生支援組定時向老師發放最新學生名單及個別跟進策略,以加強輔導成效。此外,學校善用合適資源,為老師及家長提供培訓。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開設課後學習小組,提升聽說讀寫能力,配合多元化活動學習中文,亦安排考取其他獲認可的中文資歷。 |
家校合作 |
本校的家長教師會早於1986年成立,家長積極投入學校事務及活動,除周年大會、親子講座、聚餐、敬師活動外,更成立家教會獎學金獎勵有傑出才能和服務表現的學生。家教會理事會按法團校董會章則選出法團校董會家長校董,參與校政決策。 |
校風 |
校風純樸,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尊重、信任及關愛的學習生活;中一、二設留校午膳,並設學生大使計劃,加強初中生對學校的認識;又鼓勵自律和自主,給予學生決策的權力,以訓練其獨立思考及處事的能力;設多項領袖訓練計劃,例如「領袖生訓練計劃」、「學生大使培訓計劃」等,培訓學生成為明日的領袖。學校又得校友會大力資助,設立獎學金獎勵成績優異的學生;此外,更設立「新民人」獎勵計劃,以深化天主教核心價值,培育學生良好品德,在靈、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得到均衡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1. 完善校本課程,善用混合式學與教策略,提升學與教效能。<br>2. 配合天主教核心價值,優化品德教育,培育學生的正向價值觀,以強化學生的心靈素質。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1. 老師參與觀課及共同備課,舉辦觀課檢討會、「同儕觀課」、「學與教交流會」;並積極投入課程發展工作,如教育局及大學舉辦的等課程發展協作計劃。<br>2. 老師以問卷形式,徵集全校學生意見,務求進一步提升教學成效。<br>3. 關注老師的專業發展,積極舉辦校本教師專業發展活動,配合教育局教師專業發展規劃,鼓勵及津貼老師進修培訓課程及境內外交流。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按學術、宗教、體育、興趣及服務五種基要學習經歷,設立7項校隊及30項課外活動。定時舉辦英文周、中文周、數學周、科學周、國民教育周及宗教周。另舉辦其他學習經歷活動,例如暑假期間往紐西蘭的英語交流團、越南朝聖團、「一帶一路」哈薩克斯坦考察團、班長訓練營、領袖生訓練營、學生領袖訓練營、「學生大使」計劃、中一紀律訓練營、中二啟發潛能挑戰營、中三乘風航、中四「一生一體驗」境外學習計劃及各級國內考察團;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及各類型校際比賽,在第九屆世界數學團體錦標賽青年組榮獲銀獎及銅獎、世界數學邀請賽2018榮獲銀獎,香港國際數學競賽榮獲銅獎,在第七十屆校際朗誦節中、英文朗誦比賽中,本校屢創佳績,共奪三冠、四亞、五季及六十五個優良;藉此引導學生發揮潛能,關心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