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英文學校
慈幼英文學校

香港筲箕灣柴灣道16號

秉承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神父所倡導的「預防教育法」,以理智、宗教和仁愛為三大原則,並透過鼓勵和勸勉,引導學生追求積極人生,將來為社會作出貢獻。

概覽
東區
中學
資助 /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楊祖羅神父
校長 杜玉燕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辦學團體 鮑思高慈幼會
宗教 天主教
創校年份 1951
校訓 點燃火炬、照耀人群
學校佔地面積 約 5,8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
學生會會費 "$3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特定用途收費:$200 (中一至中五)、$100 (中六)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64
全校教師總人數 68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7%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9%
特殊教育培訓 33%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20%
5-9年 15%
10年或以上 65%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5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5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5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史、倫理及宗教、普通話、生活與社會、體育、音樂、視覺藝術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地理、普通電腦、綜合科學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倫理及宗教、地理、中史、視覺藝術、體育、體育(文憑試課程)、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單元(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資訊及通訊科技、物理、音樂(文憑試課程)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生物、化學、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語文政策 本校重視學生兩文三語的發展。中一至中三學生按語文能力安排不同教學語言授課。除英文及數學科以英語進行教學外,其他科目(綜合科學、地理、普通電腦)亦按同學的語文能力,選擇恰當的教學語言進行授課。<br>英文科透過舉辦多元化的英語活動,例如詩歌朗誦比賽,話劇比賽、演講比賽、英語日等等,以營造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增加學生接觸和學習英語的機會,為將來新高中以英語學習作出準備。另外,英語角每天在午飯及放學後的活動,讓同學可多接觸外籍英語教師並參與英語活動,以提升及加強學生的英語能力。<br>此外,中文科及普通話科亦舉辦朗誦、話劇及辯論比賽。學校亦有一年一度舉辦語文嘉年華,鼓勵同學運用兩文三語。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透過基本學科教學,在初中課程中加入價值教育及STEAM元素,讓同學在個人成長,關心身邊社會以及創意解難上增進知識及技能,同時亦增進學生在個人成長及關心身邊社會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高中則按學生能力及興趣提供不同的學科組合(文、商、理、體藝)以供學生選擇。部份科目設分組上課(例如英文科、中文科等),以小班授課的形式,讓學生得到更充份的照顧。近年各學科透過電子教學,利用網上學習平台進行教學,確保同學在不同情況下均能進行有效學習。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學生可按能力及興趣修讀。有關學科組合可參考本校網頁。<br>2. 課程重點:本校近年推行跨學科協作,以主題方式,串連英文科及其他學科,讓學生在英語學習能更具信心,亦令學科的學習更鞏固。中文科則重點開發校本文言文學習單元,以協助學生克服學習文言文的障礙。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設有資優教育組,為資優生提供更佳的培育機會,以及參與公開比賽活動,擴闊他們的視野。<br>此外,本校設有學習支援組,協調課後輔導班,為各級別學習稍遜的學生進行學科輔導,鞏固他們的基礎知識。由於高中大部份科目改以英語授課,為使中三級學生在升讀中四時在教學語言上有所銜接,學校推行「中三升中四暑假銜接課程」,協助學生盡快適應教學語言的轉變。同時,學校亦為準中一級同學安排「英語銜接課程」及「語文加強班」,為他們融入中學學習做好準備。<br>學校設立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支援老師、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社工及學生輔導員。小組主要工作是制訂校本教育支援政策,透過相關輔導計劃,以照顧學生的特殊學習需要。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設有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員、學生輔導員、教學助理、老師及社工,旨在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下略稱特教生)發展潛能,並促進全校師生互相尊重個別差異,共同締造共融的校園。本校透過運用學習支援津貼為相關特教生提供主要五類計劃:執行能力小組、社交小組、專注力小組及讀寫能力小組,以及言語治療服務。此外亦會安排同學參與校外服務活動,以及藝術活動。此外,特殊學習需要統籌員亦會與組內教學助理、社工及老師們為有需要的同學開設個別學習計劃。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家校合作 定期舉行家教會活動,內容包括:家長學院、旅行、親子閱讀、電腦訓練班及學生成長課程等。家教會除協助學校閱讀計劃外,還舉辦各級家長早餐聚會,解答家長對孩子學習疑問,並設立每科目的最佳成績獎及全年最佳學生等計劃。
校風 一個理想的慈幼學生應該是:立德修靈、守紀自律、勤奮向學、樂於助人、熱衷運動。教師常與學生在一起,發展亦師亦友的關係。融合靈德及公民教育委員會和訓輔委員會,協助學生推行各項訓練計劃。鼓勵發展優秀學生組織,帶動所有學生一同追求卓越。
學校發展計劃 2022-2025年學校三年發展計劃及三個主要關注事項為:<br>一、學生能透過多元的學習經歷及反思,提升學習自信及學習主動性。<br>二、學生能認識自我,接受更適切的成長支援。<br>三、各持份者能認識及實踐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培養尊重宗教的意識。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設立教師培訓發展組,為教師制訂發展計劃,並鼓勵教師自強進取,終生學習。
全方位學習 40多個學會和興趣小組,分宗教、服務、音樂、體育和學藝五大類別。此外,亦參加多項校際或聯校活動和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