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書院
民生書院

九龍九龍城東寶庭道8號

本校以「光與生命」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為校訓,致力以耶穌基督精神,倡辦完人教育,培育學生以基督之完美人生作典範,建立積極及勇毅之人生觀,熱心服務社會,俾能獲得充滿光與真理之豐盛人生。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郁德芬 銅紫荊星章 太平紳士博士
校長 葉志兆博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民生書院(辦學團體) 有限公司
宗教 基督教
創校年份 1926
校訓 「光與生命」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學校佔地面積 約 15,6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
學生會會費 "$4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300(提供儲物櫃, 並優化課室及特別室設施)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65
全校教師總人數 66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5%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6%
特殊教育培訓 35%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15%
5-9年 23%
10年或以上 62%

中一班數 5
中二班數 5
中三班數 5
中四班數 5
中五班數 5
中六班數 5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歷史、中國語文、普通話、聖經(基督教)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視覺藝術、資訊及通訊科技、生活與社會、地理、歷史、基礎會計(中三)、基礎經濟(中三)、物理(中三)、化學(中三)、生物(中三)、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數學、音樂、體育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宗教(基督教)(其他學習經歷)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必修部分)、數學(延伸部份)(中五及中六)、公民與社會發展、資訊及通訊科技、地理、歷史、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化學、生物、物理、視覺藝術、音樂、體育(其他學習經歷)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所有班級採用英語為教學語言。

語文政策 本校除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及宗教外,全部科目皆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為培育學生成為全球公民,本校注重兩文三語的訓練。自1926年創校已設普通話科。本校鼓勵學生參加朗誦節比賽,培養學生對語文之興趣及提高表達能力。配合外籍英語教師及英語課外活動,學生更善於運用英語表達。以英語為授課語言的學科亦互相協作,共同跨科發展學生的英語能力。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營造優良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品德、學習能力、責任感及服務精神。在自由學習氣氛中,學生能發展獨立思考及創作潛能。 各科舉辦校內活動,提高學生對學科之興趣、學習技能及獨立處事能力。學生通過互動學習,增強學習興趣及動機。 除課本之基本知識外,本校更著重提高學生較高層次之思維能力。回應學校關注事項,以訂立目標、反思、課前備課、書寫課堂筆記、老師示範以元認知學習、同儕互評及自評等學習策略,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及能力。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及4X。 採用“Block Timetable”的方法,科目組合更具彈性。學生可自由從不同學習領域中選擇三個選修科目。<br>2. 課程重點:本校在中一至中三級開設初中生活與社會課程,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索式學習。生活與社會科旨在透過探究各類議題以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加強學生對社會的觸覺。本校亦於中三級開設“基礎會計”及 “基礎經濟”科。課程內容參照新高中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新高中經濟科及生活與社會科(中一至中三)課程。所有教學材料均由本校資深老師自行編訂,為升讀新高中同學作好準備。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中文、英文、數學、綜合科學、電腦及物理科為該科資優學生設有增潤訓練讓學生盡展所長。第二段考前,為中、英、數成績稍遜的學生安排學習能力提升課程,以改善學生之學習及應試技巧。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運用學校發展津貼、學習支援津貼和社區資源,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本校學生支援組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輔導組老師、學校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教學助理,也會與學校其他科組配合和協作。學校會及早識別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因應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各持分者的意見等,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支援,例如:在教師協助下,安排教學助理每天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課後功課輔導;開辦增強社交能力及個人自理能力的小組,由學校社工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提供支援,並為有需要的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安排言語治療服務,向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個別或小組訓練;安排共融活動,本校輔導組與有特殊需要的學校合作,進行一系列的義工服務等。本校重視家校合作,並已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面談、訪談等與家長一起商議和檢視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家校合作 全校老師及家長均為家長教師會會員。本會積極推動家校合作,全力支持學校推行各項活動及措施。此外,本年度繼續舉辦各項親子活動,包括興趣班、為校籌款、家長講座、親子義工服務、親子旅遊、家長工作坊以促進親子溝通。 
校風 學生發展部各小組為學生提供支援服務。訓導組訓練學生守規及培養他們的責任感。輔導組、駐校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與社區密切合作,為學生安排輔導活動、講座和成長發展服務。聯課活動組透過學生會、六社、學會及小組,讓學生發展個人興趣及培養組織和領導能力。此外,各工作小組致力提升學生抗逆能力,並培育學生基督教及正面價值觀,讓他們具備國家及國際視野和公民素養。學生對學校有強烈的歸屬感,積極參與學校事務。此外,老師的關係融洽,發揮團隊協作精神。家長信任學校,欣賞本校校風純樸,樂意向學校提出意見,而學校亦十分重視他們對校政的建議。
學校發展計劃 學校關注事項如下: <br>一、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使能建立堅毅之品格,並在其生涯規劃中堅持不懈<br>  (a)遵循基督教價值觀,以其蘊含的心理韌性和恒毅力為學習重點<br>  (b)以正向價值觀和思維培訓教師<br>  (c)在校園內營造相互支持和理解的氛圍<br>  (d)培養學生具備可持續和正向的價值觀<br>  (e)開拓學生眼界,使能具備世界及國家視野,為其生涯規劃做好準備<br><br>二、激勵和支持學生在多項學術範疇中爭取卓越成績,使能欣賞及樂於學習<br>  (a)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雙語能力<br>  (b)鼓勵學生積極投入STEAM學習領域及參與相關活動<br>  (c)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藝術和運動學習領域<br>  (d)為學生參加本地及海外資優教育課程做好準備<br>  (e)優化課程規劃,促進初中及高中課程的銜接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組負責舉辦教師專業發展日,活動包括工作坊、講座及分享會,以配合學校重點關注事項。此外,透過同儕觀課以及共同備課,鼓勵老師建立彼此分享的文化。 以師友計劃形式,向新任中層領導及新入職老師提供專業發展與支援。
全方位學習 本校共有超過五十個聯課活動組別,設有學生會及六社。活動分為九個類型:領袖訓練、學生大使、服務訓練、演說、個人成長、學術、藝術發展、體育及興趣小組。本校除與其他學校及團體舉辦交流活動外,也舉辦到訪世界各地、主題多元的遊學團。透過以上各類活動給予學生發展愛心、正直、智慧、運動、群性、藝術及國家與世界公民意識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