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以母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不過,本校也非常注重英語教學。除日常英語課堂外,本校更安排不同的延展活動,如話劇,早讀計劃、英文早會、英文日,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機會。學校於中一及中二級開設延展學習活動課,讓學生以英語學習不同科目的教學重點。中文科和普通話科也在同一年開始協作,在初中普通話課堂教授中文科課程中的說話和聆聽技巧,藉以提升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中、英並重,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本校相信每位學生是可栽培的,配以優質的教學,在學業上必有所成。<br>本校一向配合教育局的政策,在校內推行課程改革。近年於各科推行混合模式教學和評估素養。學校於22-23年度得到賽馬會「混合式學習計劃」邀請,讓副校長擔任校本策略委員。其他老師也獲邀於學界研討會分享及接受訪問。<br>學校於2021年成立國家安全教育組,由助理校長規劃各科組的國家安全教育。至於STEM教育,本校已經發展了多個校本項目,於STEM的學界比賽也獲得多個獎項。近年設立STEM教育主任,帶領本校學生與大學、科研機構合作,擴濶他們的視野。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部份中四學生可選修3個選修科。<br>2. 課程重點:為了提升學與教的效能,本校會因應學生的程度和能力,調適課程。對於尖子,教師會為他們設計額外的學習活動,務求使他們的成就,更上一層樓。對於能力稍遜的學生,教師也會為他們安排適切的教材,務求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各科目均以個別班別的學習能力設計課堂教學,並於部份級別進行分流教學,即按學生能力分班教學。部分班別更採用小班教授模式。這樣的安排,有助提升教學效能。本校亦設有學生支援組,主要商討有關政策及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學生。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來推行融合教育。有關工作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統籌。組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教育心理學家、社工、科任老師及融合教育助理。我們安排教師報讀融合教育相關的課程,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本校也會善用「學習支援津貼」以及其他校內資源,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包括舉辦社交訓練小組、言語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等。學校於課外時間安排學習節,特別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安排多元化的學習活動,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們也透過課程設計、多元化教學策略、分層課業、測考調適等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成效。經家長同意後,我們會從過往就讀的學校,收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新生資料,以便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為他們安排合適的支援。本校也與教育心理學家緊密協作,定期邀請家長參與學生評估會議,共同為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我們定期檢視計劃成效,並派發學生支援摘要,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情況並掌握有效照顧子女的技巧。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本校經常舉辦親子活動,如旅行,親子講座,並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絡。本校舉辦兩次家長日,讓家長適時了解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
校風 |
本校著重體驗式學習,透過親身體驗鞏固知識並拓闊眼界,以成為一個擁有「4C」素質的年青人。<br><br>第一個C:Caring Youths(以心為心的年青人)<br>我們讓學生學習以心為心,以正面的價值觀待人處事,使社會充滿朝氣陽光。<br><br>第二個C:Continuous Learners(勇於求進的學習者)<br>我們一直努力求進,務求發展成長思維,捉緊建構知識及核心技能的學習機會,堅毅向前,從經歷中反思及成長,作一個律己愛人的學習者。<br><br>第三個C:Creative Explorers(潛能創意的發掘者)<br>學校深信每一位學生有不同的優點和長處,學生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強、弱項,就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及創意,增強創新協作的能力。<br><br>第四個C:Change Leaders(無懼轉變的領導者)<br>學校從不同活動加強學生的合作、創意及團隊精神,並擴闊視野,教導學生要努力裝備自己,敢於迎接社會多變的挑戰及生命中的困難,有接受改變的韌力。 |
學校發展計劃 |
1. 提升學與教的效能;<br>2. 培育學生正面的學習態度。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著重教職員培訓,每年均鼓勵老師參與各類型的研討會、工作坊及課程。本校亦因應每年的關注項目及教育改革,於校內進行有關之研討會,使教師能清楚學校的發展方向,裝備自己,引領學生在各方面盡展所長。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的學會及小組分為藝術學會、興趣小組、制服隊伍、體育小組及宗教小組五大類別。所有學生必須參加最少1項,最多參加2項,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透過比賽或活動,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並於學會成果展展示成果,令學生得到全面而充實的校園生活。各科組於日常課堂利用多元活動融入教學,更利用全方位自主學習日讓學生走出課室,了解多變的社會,並結連所學發展共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