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I. 中一學生按香港學科測驗英文科成績分成兩組:一組採用英語教授一般學術科目(中國歷史、歷史及生活與社會科除外);另一組在英文、科學、地理科採用英語授課,並以英語教授數學科的主要單元。<br>II. 中二學生按中一成績重新分成兩組,按能力及科目特點採用合適授課語言。<br>為幫助學生以英語學習,學校積極營造校園的英語學習氛圍,除了出版英文校報KYC Post外,亦透過英語活動如話劇及英語辯論、定期舉行英文早會、周會及會話日,以及在校園各處設置英文佈置如名人金句、小知識篇章和學習工具介紹等,鼓勵同學多講多讀英文,增強運用英文的信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學與教委員會領導電子學習、學生學習等組別,致力促進教師的教學效能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委員會領導各科共同推展教學工作,並負責協調各學習領域的學術活動,例如開辦多元化的拔尖補底課程、舉辦書展等,提升校內學術氛圍。電子學習組探索與電子學習相配合的教學法及教學策略,並帶領教師實踐與檢視成效,以助學生建構知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建立自信,在電子學習的模式中獲益更多。學生學習組則透過舉辦學習技巧訓練班、功課輔導班、推廣資優教育課程及建立「校本資優人才庫」等等,鼓勵學生自發學習,建立良好學習習慣,提升學習效能。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高中︰鼓勵學生修讀3X或2X+應用學習課程以增加升學選擇。中三︰設基本商業科,以銜接經濟及企會財科。<br>2. 課程重點:I. 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培養學習習慣、學習技巧及自學能力;透過廣泛閱讀、普及英語活動及全方位學習活動,提升學業水平和發展不同潛能。 II. 初中課程著重中、英、數三科的基本訓練,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及多思考,並於各級設中、英、數小班教學,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中、英、數及理科亦設精英課程,推薦學生參加國際測試及校外資優課程,配合資優學生的需要。 III. 新高中課程與初中課程緊密銜接,以增強學生學習技能,課程以均衡、多元化、多選擇及能銜接升學為原則。 IV. 各科不斷發展促進學習的評估策略,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利用額外資源增聘中、英、數教師,各級設輔導班及課後拔尖補底班,校本課程照顧學生不同需要。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資源調配,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學生健康及支援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輔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兩位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和教學助理。學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增聘特殊教育需要教學助理,並外購專業支援服務,包括提升專注力的興趣小組、社交和情緒訓練小組、讀寫小組、言語治療、職業治療及課後學習輔導等,以扶助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成長。學校亦為有需要的學生安排考試調適,並協助報考公開試的同學申請相應的調適,以加強考試的公平性。此外,學校舉辦講座、工作坊、午間桌遊等活動,營造校園共融文化;並安排教師接受特殊教育培訓課程及參加研討會、經驗分享會等專業發展活動,提升教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學校設有家長及校友事務委員會,以加強與家長的聯繫、溝通和合作,透過與家長教師會合辦各項活動及親職教育講座,增加家長與教師及其他家長之間的交流,讓家校雙方能相互支持,建立互信、融洽的合作關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
校風 |
學校著重建立關愛文化,以聖經真理為基礎,以「信、望、愛」為校訓去建立學生的生命。校風淳樸,師生關係融洽,深受區內家長歡迎。學生從儀容、言行,以至心思意念均得到學校造就。課堂外,教師與學生聯繫密切,透過靈修小組、午膳相聚、課後輔導等,把握每一個機會與學生接觸,建立亦師亦友的情誼。 |
學校發展計劃 |
1. 致力推行英語能力提升計劃,營造英語學習氛圍。<br>2. 協調初中跨學科英語延展教學,為高中以英語為教學語言作準備。<br>3. 透過有效的教學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效能。<br>4. 推行生命教育,透過各科課程、學習活動及校園氛圍,宣揚「活出豐盛人生」的訊息。<br>5. 紮根聖經,培育學生愛人愛己的品格。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於教師發展日舉辦各項專業發展活動,並鼓勵教師參加專業進修課程。推行同儕觀課計劃,藉課堂研究、共同備課、互相觀課及課後反思,提升教學質素。 |
全方位學習 |
學校提供全方位學習經歷,鼓勵學生在藝術、體育、品格及服務各方面有所進益;並設體藝、學術、興趣小組、制服隊伍及社會服務五個類別共50個聯課活動小組,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嗜好,並豐富其校園生活。透過輕鬆的課外活動,學生不但可學習新的事物,發掘潛質,更能促進良好的師生關係。另外,本校亦設立了四社和學生會等多個學生團體,讓學生發展領袖潛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