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使用普通話教授中文,廣東話教授中國歷史及中國文學,其他科目實施全英語教學。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著重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以及分析、解難、表達、創意、批判思考等各方面的能力。本校鼓勵各學科舉行跨課程活動,以融匯不同的學科知識,並因應學生的能力及需要,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使學生能更有效學習不同的學科知識,並推動電子學習,使學生能在課後進行自主學習。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設有12科選修科(包括數學延伸部份單元一及二)<br>2. 課程重點: <br> (1) 本校熱心弘揚中華文化,於各科課程及課外活動均滲入此元素。<br> (2) 本校設校本英語文學課程。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初中開辦課後增潤課程,為不同學習程度的同學提供進階學習的機會。新設立的「景嶺資優學院」更為資優同學提供資優課程。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本校設有「融合教育學生支援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積極與其他科組協作,以 提供全面支援予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本校部分年級全面(即所有班別/組別)實施普教中,按需要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開校至今共兩位非華語學生入學,首位於2020年考文憑試,經學校職業輔導,現於本地大學修法律學位。深信現來自歐洲中四同學亦能追求卓越。 |
家校合作 |
本校設有家長教師會,積極籌辦各類學習班、講座、分享座談會、旅行及親子活動等,以加強家長與校方的聯繫和合作,使同學在學校與家庭的共同關懷下愉快成長。家長教師會設有家長證書課程,為師生提供協助,反映緊密的夥伴關係。 |
校風 |
本校校風嚴謹,著重學生的品德修養,經常舉辦德育及公民教育講座。透過訓導與輔導老師的緊密合作,使學生恪守校規,待人以禮。本校輔導老師與駐校社工協助學生面對成長的困惑,亦常舉辦輔導活動,令學生在學業以外得到全面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請參閱英文版本。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教師經常參加教學講座、研討會、培訓課程、複修課程及證書課程,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修養。本校多次舉辦台灣、中國大陸及新加坡教育考察團,並與上海市市北中學、無錫大橋實驗中學、北京潞河中學、深圳中英公學、Toyama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igh School(日本富山)、Youngil High School(韓國首爾)、La Salle Secondary School(馬來西亞沙巴)及Satit Banga School(泰國曼谷)結為姊妹學校,進行教學交流。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已成立學生會及設四社,統籌各項校內及聯校之活動及比賽。另設有35個學會,分學術(如英文學會、STEAM學會)、體育(如田徑學會、手球學會)、興趣及宗教(如藝舞薈萃、綠色動力)及服務(如海事青年團、童軍)四大類別。透過參與各種活動,學生可發掘及盡展多元潛能﹔並藉著學生主導策劃各項活動培訓領袖才能。<br>為擴闊學生的學習經歷,體驗不同地方文化,本校安排全級中五學生到境外進行文化之旅,曾到訪日本、南韓、斯里蘭卡及馬來西亞等地,除文化活動和遊覽外,亦會參觀當地學校,了解當地華人生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