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1. 中一至中三級按同學能力採用適合的教學語言。為增加同學接觸英語的機會及銜接高中課程,部份班別的綜合科學科(中三分為物理、生物及化學)及地理科採用全英語授課,數學、資訊及通訊科技的個別單元加入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另部份班別以母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其中的數學、綜合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及地理的個別單元亦加入英語延展教學活動。(詳情請參考23/24學年及24/25學年的開設科目)<br>2. 中一至中六級英文科部份課堂以小組形式上課,加強師生間課堂互動效益。<br>3. 高中大部分選修科目,兼設以中文及英文為教學語言的組別,供同學選擇。<br>4. 為小六升中一設適應課程。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實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化教學,強調學與教的互動。實行以半小時一課節的上課時間表,令各科上課時數更具彈性。另外預留每兩個循環周的一個下午舉行不同的全方位學習活動,增加同學不同學習經歷的體驗。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新高中課程下的選修科目選擇更具彈性,同學有約50項結合的選擇。<br>2. 課程重點:各科會因應同學的不同能力在課程及教學上作出調適,如在微調教學語言政策下,中一至中三的部分班別主要以英語授課,其他各班亦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相關的校本教材皆由老師製作。其他級別中,在各科適當地滲入英語教學元素。本校初中設立的生活與社會科,重視學生的個人成長要素、讓學生了解中國國情及世界局勢等。另外本校特設「經訓」科,教授儒家思想,弘揚中華文化,培養家國情懷。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以班為本,根據學生個別差異,教師會透過共同備課、設計教材、調適教學策略及評估方法,加強學生的學習效能。<br>學習形式及課堂活動多元化、包括討論、口頭滙報、寫作、繪畫、解決難題、視聽教材、實作及資訊科技等,配合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br>本校推行「一生一體藝」計劃,所有中一及中二學生必須參與一項課外活動,擴闊視野,盡展所能。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學年學生支援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六位分別任教中、英文及經濟科老師、社工以及教育心理學家組成。學校注重提升學生整體語言能力,在初中以分班方式減低學生學習差異,並在初中英文科增設英文提升班,以小班教學模式減少學習差異。同時,聘請外間機構,開設 「讀寫小組」、「共融學長訓練」、「言語治療」、「桌遊小組」、「歷奇小組」、「臨床心理學家輔導」等 課後班,以幫助不同需要的學生。另外,本校在家長教育方面,提供講座/工作坊,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習、行為、情緒和社交上的特性。生涯規劃輔導也是本組的重點發展事項,學生透過小組輔導,行業體驗,認識更多元化的升學就業資訊。教育心理學家為本校提供服務,全年駐校約二十天,以加強學生、家長及老師三個層面的支援。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在一九九二年成立,宗旨為加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聯繫與溝通,以求群策群力,促進學生學業及品德之培育。家教會設有獎學金、學生活動贊助基金,以支援學校,共同推展教育,改善學生福利。另每年均舉辦家長教育活動,使家長能交流管教子女之心得,亦經常舉辦親子活動,加強親子關係,提升學生及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 |
校風 |
本校嚴中有愛,重視學生操守,保持淳樸校風,積極推行班級經營及正向教育。全校參與訓育及輔導工作,培育學生成長。校方鼓勵及推動同學發展其他學習經歷,設立「智仁勇嘉許計劃」,鼓勵學業進步、品格良好及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及社區服務的同學。課外活動組負責統籌及舉辦多元化課外活動,並鼓勵同學參與社區活動,服務社會。學生支援組則致力推行各項融合教育服務,為有需要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此外,本校設有何耀光先生獎學金及助學金、家長教師會獎學金、經訓獎等,以獎勵在不同方面有良好表現之學生。 |
學校發展計劃 |
2021-2024年度學校發展計劃:<br>1. 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推廣關愛文化。<br>2. 推動課程發展,提升學習效能。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每年因應學校整體發展及需要,為老師舉辦相關的講座及工作坊,並與各專業團體合作,推行相關培訓計劃;另外每位老師每學年須完成一定的進修時數,以配合教改的發展。 |
全方位學習 |
設有近40個課外活動項目,包括服務會社、興趣小組、藝術及體育隊伍。另外各科亦有不同的境內及境外參觀及學習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