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重視兩文三語,在推行母語教學的同時,為初中學生開設普通話科,本校亦聘請以英文為母語的教學人員,更會安排學生與外籍老師進行會話討論。我們還成立英語閣,讓學生在課餘可與外籍老師自由交談。學校亦在各級設有「拔尖補底」班。本校亦不斷鼓勵同學閱讀、參加校際朗誦節(英語、普通話、粵語)及校外的徵文比賽,屢獲大獎。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推行小班/小組教學,並按學生的學習能力及需要,對課程進行全面統整及剪裁,實施因材施教。學校推行使用平板電腦學習及電子閱讀,鼓勵老師共同備課及同儕觀課,進行教學交流,改善教學效能。同時本校亦推行互動電子黑板教學,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開辦高中知識增益課程。請參考本校網頁。<br>2. 課程重點:為了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擴闊視野及知識層面,課程多元化,以發揮學生各方面的興趣,全面照顧同學的學習差異。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設有學生支援小組,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提供不同層級支援,當中包括:課程剪裁、學長輔導計劃、課堂協作教學/合作教學及評估調適等。初中放學後舉行「功課」及「拔尖保底」輔導班。各級設立級會並會定期收集有關學生之上課行為及功課考試表現,以檢討有關學生之學習表現進展。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及關愛校園,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為他們提供適切和多元化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輔導老師、各主科老師、社工、教學助理及教育心理學家。學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包括聘用教學助理協助支援學生。還有,外購專業服務包括讀寫能力訓練小組、言語治療服務和輔導心理服務等。本校亦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本校亦引入校外專業團隊,並透過跨專業合作幫助學生學習及個人成長。另一方面,學校亦安排朋輩輔導,幫助學生融入校園生活。學校重視家校合作,定期安排學生支援組成員或專責教師與家長溝通,共同支援學生。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本校設有「家長學堂」和家長義工隊伍,以加強家校溝通,協助學校推展「服務社區,回饋社會」之活動,以求達至家校攜手,提升「校」能為目標。 |
校風 |
本校校風嚴謹,著重學生紀律的培訓,並與警方、教育局、社福機構等保持緊密聯繫。本校向來亦甚為重視對學生的關愛,初中採行雙班主任制,以加強對學生的關顧。初中班主任在午息期間會陪同學生在課室午膳,以促進師生間的溝通及聯繫。本校會安排外藉交流生入讀本校,促進文化交流。 |
學校發展計劃 |
(一) 學校發展主題:<br> 1. 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及自豪感。<br> 2. 進行課程改革,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與學生的學習效能。<br> 3. 推廣運動,鼓勵活力人生。<br> 4. 發展正向成長思維模式,追求快樂人生。<br> 5. 建立正面價值觀,成為積極、負責和守法的公民,邁向豐盛人生。<br> 6. 鼓勵環保生活,推動綠色校園,建立綠色生活文化。<br> 7. 辨識需要幫助學生,並提供適切支援。<br> 8. 迎接百年校慶。<br><br>(二) 未來發展項目<br> 1. 提升全校師生對中國文化及國家發展的自豪感。<br> 2. 鼓勵學生多參與校內校外活動,提升學習自信及自豪感。<br> 3. 擴闊學生及老師的學與教空間,以提升教與學的效能。<br> 4. 增加教學設備,改善學習環境。<br> 5. 加強老師的課硏及備課能力,善用資訊科技。<br> 6. 專業教師培訓,引進外間機構及專家作指導。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優質學校的發展與教師的專業培訓實密不可分。本校除鼓勵教師積極進修外,亦有系統地安排教師參與相關的專業培訓活動,以配合學校的發展,務求令教師提升「學與教」水平,邁向專業。 |
全方位學習 |
為使學生善用餘暇、培養興趣、發展潛能,本校極為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全校設有約30多個學會,包括制服團隊、興趣小組及社會服務等,使學生有多元發展的機會。本校步操樂團經常在社區巡迴表演,水上活動、雜耍及朗誦更為本校強項,而健身學會、草地滾球學會、攝影學會、校園電視台與舞台營運學會及競技啦啦隊則為新發展項目,每年在校際比賽中均奪取不少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