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致力推動「兩文三語」政策。中三採用中文教授所有非語文科目;中一及中二部分班別以英語教授數學及綜合科學,中三部分班別以英語教授物理及化學,增加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及幫助學生銜接中四以英語授課之課程;中一及中二級以普通話教授中文。中四至中六級部分科目以英語教授。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a)中一至中六級推行「校本小班教學計劃」,在每級加開一班,以減少班內的學生人數,進一步加強照顧;整體課程規劃能配合學生需要,亦有利教師在規劃課程和設計教學策略時照顧學習差異,以增加學與教效能;b)推行「自主學習」計劃及建立「指尖上的陳楷教室」之電子學習平台(例如Google Classroom);c)鼓勵「電子學習」,推行學生「自携流動電腦裝置」(BYOD)措施;d)提升兩文三語能力,包括:1.聘請外籍英語教師及教學助理;2.初中普通話教授中文;3.英語銜接課程、英語學習日、英語周、早讀計劃、兩文三語廣播;e)高中科目多元化,配合學生不同興趣;f)初中推行生活與社會科;g)各級設補課及「拔尖保底」課程,以營造積極備試氣氛;h)利用「全方位學習時段」,為學生安排多樣化學習活動,以推動生命教育、藝術教育、體育、德育及公民教育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計劃,及與職業或工作有關的經驗活動,擴闊學生視野,發展個人潛能,以確保達致全人教育目標。i)在高中課程引入應用學習課程;j)鼓勵跨學科學習活動:例如學術周及自主學習體驗日等。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學生可從13科中選修2科。高中學生選科不受制於文理商分流的模式,學生可按能力及興趣選修不同課程。<br>2. 課程重點:(校本課程)中一至中三級:基本電腦科;中三級:生物科,「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及經濟科,旅遊與款待科,音樂科等。<br>3. 課程配合教育改革的趨勢和學生的需要,學校積極組織多元化學習活動和其他學習經歷課程,例如生命教育及環保教育,以拓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培養自信心,發揮潛能及建立學生的共通能力。學校不斷完善高中課程的架構,按學生的能力、興趣和發展需要作出適當的調適。學校按學生個人的選擇而開設科目,科目選擇具彈性,能照顧學生的不同興趣。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透過「全校參與」模式,再配合小班教學計劃、剪裁課程及考評調適、課後及假期拔尖補底計劃等學習模式,以及不同社交體驗活動,加強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特殊學習需要組」,每年定期召開會議,由教育心理學家及臨床心理學家與老師共同策劃和落實支援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措施。為減低社工與學生比例,除駐校兩位社工外,額外增聘社工一名,以加強對學生成長的支援。 |
模式融合教育 |
學生支援小組由校長、副校長、助理校長、融合教育統籌主任、教務主任、考評主任、主科科主任、學生支援老師(特殊教育)及社工組成。配合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的專業支援,同心協力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除外購專業支援服務外,亦聘請社工、學生支援人員及教學助理為學生進行輔導學習活動及生涯規劃。本校為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進行「個別學習計劃」,定期與教育心理學家、老師及家長共同商討學生情況。同時也為有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考試調適安排,在學生成長及學習上加以支援。本校鼓勵教職員參與教育局「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培訓課程,以提升校內教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專業能力。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本校靈活運用津貼,以協助非華語學生適應中文學習,並開設課後中文小組,由教學支援人員跟進學生進度。 |
家校合作 |
本校成立家長教師會以聯繫學校與家長。透過家長通告、eClass Parent App應用程式、內聯網、陽光電話、家長日、晚會及講座等,與家長保持良好有效的溝通和互信的關係。本校同時成立家長義工小組,為促進學生學業、品德和身心健康發展而共同努力。家教會定期舉辦旅行、興趣班及家長服務平台等活動,有效團結家長,發揮互助精神。家教會同時設立獎學金、家長教師會盃、環保校服回收及轉贈計劃、課本循環再用計劃及參與社會服務等,將關愛文化延展開去。 |
校風 |
本校老師嚴而有愛,重視培養學生力學求進、律己愛人的精神;建立良好的班風;設級主任制度,關顧不同級別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歸屬感;透過全校性計劃和活動,推動關愛共融文化,培養學生抗逆力和正確價值觀;教育心理學家和社工駐校,各級設級訓輔導老師支援學生成長;升學就業講座及工作坊協助學生確立選科、升學及就業之方向。 |
學校發展計劃 |
重視學生個人成長,培養學生正向價值及人生觀。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學校鼓勵教師持續專業發展。透過舉辦研討會及工作坊等,讓教師分享在協助學生個人成長方面的心得和經驗。為推動教師達致終身學習目標,本校設「教師進修基金」,資助教師持續進修。透過「新入職老師教學啟導計劃」,由資深老師以導師角色指導新入職老師,幫助他們適應學校教學環境。本校每年均會就「關注事項」舉辦「聯校教師發展日」和安排不少於兩次教師專業發展日。除提供機會讓教師學習專業知識外,更提供平台讓教師實踐所學,並致力建立教師團隊之間互相欣賞、支援之文化。 |
全方位學習 |
為促進學生全方位學習,本校每年定期舉辦大型活動如:全方位學習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國家憲法日」、升旗禮、旅行日、運動會、音樂比賽,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或校外服務等。本校設有41個學會及15支校隊,學會當中包括4個學術學會、3個興趣學會、2個義工及社會服務小組、STEM創意工作室(科學學會、數學學會、機關王學會、LEGO創意機械人等)、15個體育活動(包括:男女子籃球、男女子手球、男子足球、田徑隊、室內賽艇、越野長跑、乒乓球、排球、劍擊、舞蹈、保齡球、攀石班及羽毛球等)及17個重點學會(歌詠團、中西樂團、男女童軍、聖約翰救傷隊、升旗隊暨德育及公民教育大使等),為學生提供學術、藝術、體育、興趣及服務等活動。為了加強學生的領袖質素及對學校歸屬感,本校設學生會、四社、制服團隊等,透過不同的領袖訓練及籌辦多元學生活動,加強及鞏固學生領導能力及對學校歸屬感。本校透過其他學習經歷課,致力推動全方位學習,及德育及公民教育,加強學生品格及德育方面的培養。本校特色活動包括:STEM創意工作坊、境外學習活動、大學協作科研計劃及「長者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