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各級各班均以英語為授課語言[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及普通話(中一及中二)除外],中一及中二級開設普通話課程。透過中英文閱讀計劃、閱讀分享、朗誦比賽、問答比賽及話劇等活動,致力提升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本校更特設悅文軒和英文中心,籌辦各類課程及活動。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除提供傳統文法中學課程外,本校亦設體育及視覺藝術校本課程讓學生發展運動、藝術的潛能以達至全人教育的目標。其他學習和教學策略包括: <br>1. 循證實踐—向家長適時發放其子女在功課、小測及測驗之表現;<br>2. 「eLearning」及「自主學習」— 用以提升學生學習效能;<br>3. 提供中、英、數輔導課程;<br>4. 提供試前準備班-協助學生為考試作好準備;<br>5. 特設悅文軒推廣中國文化;<br>6. 特設英文中心舉辦英語課程及活動。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除核心科目外,學生可選擇最合適的二至三個科目修讀。<br>2. 課程重點:課程靈活且富彈性,學生可從下列各文、理或商科目中選取最合適的二至三個科目修讀,包括化學、物理、生物、歷史、地理、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中國文學、中國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體育、視覺藝術等。同時,透過校本評核機制及持續性評估的安排,讓學生更有效掌握所學知識。除既有的拔尖補底安排外,更於放學後舉辦中、英、數課程,提升學生成績。「其他學習經歷」方面,校方分別透過課外及聯課活動及正規課程為學生提供德育及公民教育、國安教育、與工作有關的經驗、社會服務和體藝才能發展的機會。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1. 課後學習支援計劃:在課後為學習基礎較薄弱的初中學生提供主科輔導。 <br>2. 尖子計劃:為中四及中五級成績基礎較佳學生提供輔導,並安排參觀大學及瞭解入學資訊。 <br>3. 暑期學業改進計劃:為考試成績未如理想學生作出跟進。 |
模式融合教育 |
輔導及學生支援組負責策劃及推行融合教育的支援工作。有需要時會邀請班主任、科任老師、社工、言語治療師及教育心理學家出席個案會議以跟進支援工作。<br>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不同服務,學校亦提供適合的考試調適,本校更重視家校合作,並已建立恆常溝通機制,與家長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自創校起成立,是家長與校方溝通的重要橋樑,每年家教會籌辦多元化家校合作的課程及活動,如食物義賣籌款、家長工作坊、新春團拜、中一學生及家長適應計劃等,為學校貢獻良多。 |
校風 |
本校校風純樸,著重培養「體仁藝智」的精神,即鍛鍊健康的身體,以仁愛待人,懂得生活的藝術,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本校有兩名駐校社工及一位教育心理學家,並由廿多位教師組成訓導組、輔導及學生支援組、學生拓展組及學生成長組,相輔相成,透過各類型計劃及活動,培育學生成長及發展,協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的各項挑戰。 |
學校發展計劃 |
2021-2024 學校關注事項:<br>一、天行健,止於至善<br> 獨立思考、自強不息<br> 求知若渴、多元學習<br> 無懼挑戰、迎難精進<br>二、不言倦,發展全面<br> 秉持正念、健全品格<br> 和睦關愛、服務社群<br> 拓闊視野、放眼世界<br>三、言必行,信守使命<br> 體藝展才、仁智並育<br> 校友攜手、家校同心<br> 整合資源、豐盛校園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除鼓勵教師參與教育局或其他教育機構舉辦的專業活動/服務外,學校亦會舉辦各項教師發展活動。今年活動主題包括:<br><br>1.未來教育工作者的數碼冒險 –參觀香港知專設計學院<br>2.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br>3.處理懷疑受虐待兒童及家庭暴力個案<br>4.2021-2024年學校發展計劃的回顧與前瞻<br>5.討論2024-2027年學校發展計劃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為使同學能夠獲得身心的均衡發展,特設多項課外活動供同學選擇參與,計有16個學會/興趣小組及16個項目之校隊。本校亦鼓勵及組織各科組舉辦聯課活動,每年均舉辦各類考察、領袖訓練、外地交流、交換生計劃等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