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中一至中三級實行母語教學。本校設英語角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及資源,並透過不同的學習活動,強化學生掌握「兩文三語」的能力。此外,學校推行一系列的跨課程英語活動,以強化學生的英語能力,並在不同的情境下學習以英語溝通。活動包括:<br>1. 文化日、The Amazing Race;2. Worldwide Wonders;3. 課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及獎勵計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他們的自學能力,並運用嶄新的教學法及資訊科技輔助教學,豐富學生學習經歷,發展優質教學。而課程根據教育局之指引而編制,各科亦按學生興趣和能力而裁剪及設計合適的校本課程。本校採用以下策略推動學習:<br>1. 中一至中五級中文科分組上課;<br>2. 中一、中二、中四及中五級英文科按能力分組上課;<br>3. 中一、中二及中四級數學科按能力分組上課;<br>4. 初中設「拔尖班」,為學生提供增潤課程;<br>5. 設「全方位活動日」兩天擴闊學習空間;<br>6. 有系統組織初中各科的專題研習,務使學生易於掌握其中的技巧;<br>7. 組織跨學科活動,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br>8. 初中在科學科及電腦科加入STEAM的元素,包括:材料選用、編程等,內容以應用STEAM的知識於日常生活中為主;<br>9. 高中在數學科加入STEAM元素,加強學生的建模能力,並認識數學能應用於各個領域。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學生可選兩個選修科,應用學習、其他語言及其他課程。<br>2. 課程重點:在初中設校本課程「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以時事為題,讓學生探討切身的社會問題,進行反思,從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中一級至中六級設閱讀課,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閱讀課配合學校課程,推行誇課程閱讀。為豐富新高中課程,中四級開設音樂科,中五級則開設德育及公民教育課,而中六級亦開設生涯規劃課。「生涯規劃課」讓學生多了解自己的長處、短處,發掘潛能,建立職志、定立目標,並不時作出反思。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各級在中文科、英文科及數學科按能力分組上課,中、英、數各科在課後進行拔尖保底工作,針對個別同學的需要而施教及進行保底工作。此外,學校亦設「拔尖班」,令能力稍高的學生提供增潤課程。設新來港學童「英文班」及「適應班」,教授廣普及繁簡對譯等知識。設跨區津貼及特別支援措施予跨境學童。設立非學術成就獎學金,表揚於操行、服務、活動、運動及文化推廣方面有出色表現之學生。 |
模式融合教育 |
1. 本校設有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br>2. 本校每年均會為全校學生舉辦關於融合教育的講座;<br>3. 本校每年均會安排教師參加「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相關課程及安排教育心理學家為全校教師舉辦工作坊;<br>4. 本校為所有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作教學、課程、功課及測考的調適,並安排專業人士為學生進行評估及訓練;<br>5. 本校為每位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設立個人概覽及個別輔導,支援學生學習及情緒需要。<br>6. 各科進行適異教學,於部分班別進行抽離學習。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1.教授及報考不同公開試課程;2.制定校本中文課程;3.中文課後增潤班;4.設計寫作能力學習成果評估表;5.舉辦中文活動讓學生接觸中文,6.設新來港學童中文班。 |
家校合作 |
學校一向著重家校合作,而家長教師會已成立三十一年。每年家長教師會都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講座,務使老師、學生和家長建立和諧而愉快的關係,活動包括:「親子同樂夜」、「親子日營」、「家長學堂」、「新高中家長講座」等。 |
校風 |
本校致力建立優良的校風,由學生事務委員會統籌及家長大力支持下,營造關懷的校園氣氛,透過活動提供積極正面的支援,確立學生良好的品格。本校支持融合教育,提供系統性的學習支援計劃,協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並關注他們待人接物的態度和身心健康。 |
學校發展計劃 |
本校藉多元化的培訓及活動,開拓學生潛能和推動學生主動學習、自律守規,以追求卓越成績為目標。在發掘同學潛能方面,本校逢星期三及星期五皆舉辦不同類型的核心活動,包括「國術班」、「海事青年團」、「童軍」、「女童軍」、「舞蹈班」、「樂器班」、「藝術班」等,所有中一級同學必須參加其中一個制服團隊和一個興趣班活動,費用全免。在學與教方面,本校著重拔尖保底工作和推行不同的教學策略,務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本校將不斷定期自我檢討,力求進步,努力倡導學生學會學習,發展學生潛能,以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每年皆舉辦教師專業發展日,邀請專家到校與老師共研教學上的最新發展,使老師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中有所反思。此外學校亦積極提倡同儕互動文化,老師間經常進行教學交流活動。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學生分隸四社:敦、品、勵、學,並透過學生會和31個不同性質的學會推廣課餘活動,例如:地壺球、實用氣槍射擊、流行樂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