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除中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德育及公民教育、公民與社會發展及旅遊與款待外,其他科目均以英語授課。學生亦可透過多元化的活動如英語日及英語話劇以增強其英語溝通的信心。學校亦十分重視學生的中文及普通話水平,透過形形色色的課外活動,如歌唱比賽及辯論比賽等,提高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策略,課堂設計著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亦透過聯課活動如戶外寫作、考察及遊學交流等,實行全方位學習,幫助學生擴闊視野及豐富其學習經歷。此外,本校有系統地在初中建立專題研習架構,透過跨科專題研習,培養學生共通能力及自主探究精神。近年本校亦積極推動學科每年進行全面檢視,加強教師間的專業交流,提升教學效能。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所有中四同學皆可修讀3X。除一般選修科目外,學生亦可額外修讀數學延伸單元二、音樂或日文。<br>2. 課程重點:為配合新高中課程,本校於初中人文學科及科學學習領域均設有專題研習,培育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又於中三年級開設經濟及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的介紹課程,以輔助學生在新高中選修學科時,作出明智的抉擇。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拔尖措施:成立精英計劃,安排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參加中英數培訓班、校外的資優課程及活動。並鼓勵他們在新高中課程修讀額外科目如外語等。<br>補底措施:初中設有中文及英文輔導班。教學方面,老師們適當地剪裁課程及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務求達到「因材施教」的目標。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為數不多。為協助有需要的學生,本校已成立學生支援組。支援措施包括設立社交訓練小組、言語治療服務及為有需要的學生訂定個別學習計劃。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本校十分重視教師與學生及家長的關係,早於2000年成立家長教師會,並設立家長資源中心。家長積極支持學校活動,與老師建立良好和互信的關係。<br>家長教師會亦擔當重要角色,透過親子旅行、校長家長座談會、興趣小組,及不同工作坊及講座,促進學校與家長的合作關係。 |
校風 |
本校學生純樸、師生關係融洽,學生有強烈的歸屬感。除輔導組及駐校社工外,本校教育心理學家亦協助提供心理輔導支援。此外,「大哥哥、大姐姐」計劃、班主任輔導計劃、性教育、生命教育、歷奇活動及其他預防性活動均能有效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
學校發展計劃 |
1. 進一步提升學與教的成效。<br>2. 建立學生積極進取、正向樂觀的人生態度。<br>3.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去年本校老師出席不同培訓及進修課程/工作坊共超過2803小時。透過教學研究、同儕觀課與協作以及分享等培訓活動,老師們持續提升專業水平。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除了對同學的學業成績十分關注外,亦非常著重他們課餘的發展,以令同學善用餘暇,更可培養他們的領導才能和服務精神。本校共有四十多個學生組織,大概可分為學生會、社、領袖生、服務組織(包括公民大使及大哥姐計劃)、學會(包括興趣小組及制服團隊)和學校代表隊(包括體育、學術及文化藝術)六大類。其中表現出色的有舞蹈隊、機械人隊及問答隊等,於學界獲獎無數;而較具特色的有花藝學會、天文學會及花式跳繩隊等。在校內活動方面,較具本校特色的有中六畢業盃、慈善嘉年華及多元智能比賽等。本校亦設有一套完善的領袖訓練計劃,啟發學生的潛能,提升他們的創造力,並成功建立傳承的文化,令學校的全方位學習得以有效及可持續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