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除中國語文及普通話、中史、生活/德育教育(包括生涯規劃)、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健康管理及社會關懷、體育(中學文憑)及視覺藝術(中學文憑)外,所有科目均以英語授課,課程由淺入深,讓同學能盡早適應英語授課。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為鼓勵同學主動學習、終生學習及樂於閱讀,本校致力提供多元課程,除了傳統課程外,每年均舉辦「專題研習」、「閱讀豐收日」、「活動課程」、「個人成長剪影」等並行課程,豐富學習經歷,強化兩文三語及STEM素養,為高中銜接作最好準備。本校的閱讀計劃著重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訓練學生思考和賞析能力,以達致全人教育的目標。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中一至三級不設選修科,中四至六級除中文、英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為必修科外,其他科目皆為選修科。<br>2. 課程重點:英語教學;包括德育及其他學習活動。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靈活運用資源,設立精英班,資源班分組教學,另有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專責社工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 |
模式融合教育 |
學生支援小組主要成員包括副校長、輔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學務主任、訓導主任、特殊教育支援老師、中文科老師、英文科老師、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學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輔導服務、言語治療服務及臨床心理服務,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包括為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讀寫訓練、社交技巧訓練、專注力訓練及輔導服務等。學校定期向全體教師發放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資訊。如有需要,學校會提供合適的考試調適。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於2004年10月9日成立,每年透過舉辦不同活動,如:中一家長迎新日,家長校園遊,親職講座,家長學堂,親子旅遊,親子興趣班,親子美食製作班,以加強家長與校方的溝通合作,促進學校、家長和學生三方面的關係,以攜手創建優良的學生成長環境。<br>家長教師會的角色是凝聚家庭與學校的力量,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以促進家長與學校的溝通與信任。 |
校風 |
本校校風純樸、紀律嚴明,學生品行俱佳。強調訓輔工作全校參與,並設有風紀領袖生及輔導領袖生,以「各人為自己行為負責」作為紀律指引。 |
學校發展計劃 |
1. 勵志力學,超倫卓犖<br>2. 敦品才顯,均衡發展<br>3. 優化校園,薈萃培賢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校長及教師積極參加海外及本地的交流活動及研修活動,於2022-23年度,教師平均進修時數遠超於教統局的基本要求。 |
全方位學習 |
1. 本校設有五層架構約六十多個課外活動單位,分別為四社、校隊、制服團隊、學科學會及興趣小組。中一、二級同學需參與兩個學會或團隊,而中三至五推行幹事培訓計劃。<br>2. 為加強學生課堂以外學習經歷,本校全年舉辦不同活動,如全方位學習日、藝術文化日、中國文化日、科學活動日、社際音樂比賽、班際英語話劇比賽及舞蹈比賽等。<br>3. 學生積極參與校外比賽,如校際朗誦節、校際音樂節、葵青區校際運動比賽、JA學生營商體驗計劃、模擬法庭比賽、機械人比賽、創意思維世界賽,國際4DFrame數理科學創意比賽等,同學表現出眾,屢獲佳積。<br>4. 本校著重發展學生潛能、服務社群的經驗,於中一至中四級舉辦義工服務計劃鼓勵同學參與不同義工服務,疫情期間,多位同學亦獲得不同的義工獎項。<br>5. 本校希望同學透過境外交流,進行考察及體驗當地文化,以擴闊視野。每年舉辦不同交流團,到訪澳洲悉尼、新加坡、寧波、上海、北海道等。所有中三級同學更於2017及2017年度或資助到北京進行文化考察。疫情期間,學校改以參與線上體驗活動,讓學生仍可以與外國朋友們進行文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