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
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

新界元朗鳳攸南街

本校致力提供關顧全人的優質教育,使學生健康成長,學習成功,能喜樂地活出有信、有望、有愛的人生。透過建立親子、朋輩、師生、家校、社校及神人等生命連結,學生能夠獲得多元學習機會,從而(1)培養正面的價值觀(2)促進身心社靈的健康(3)持續發展天賦及(4)追求目標導向的人生,貢獻世界。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賴錫璋先生
校長 王力克先生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聖公宗(香港)中學 委員會有限公司
宗教 基督教
創校年份 1984
校訓 明道日新
學校佔地面積 約 4,6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150(永久)
學生會會費 "$25"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45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5
全校教師總人數 60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2%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70%
特殊教育培訓 55%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18%
5-9年 5%
10年或以上 77%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普通話;中國文學(中三);中國歷史;歷史與文化;德育及公民教育;宗教<br>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地理;經濟與會計;綜合科學及STEAM Education(中一、中二);物理(中三);化學(中三);生物(中三);電腦;視覺藝術;家政(中一、中二);音樂;體育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中國文學;中國歷史;歷史;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商業管理)(中四);視覺藝術;宗教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單元一;數學延伸單元二;地理;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br>體育<br>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日文

語文政策 本校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科目詳情請參閱網上最新資料)
學習和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緊扣資優教育,滿足學生不同能力與天賦。為了提升課堂教學與個人自主學習的效能,學校著力激發學習興趣,提供建設性回饋,同時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能「課前預習、課內學習、課後溫習」。初中課室內特意推動合作學習,每五至六位同學歸入一組,組內有兩位具較高學術能力及樂意助人的組長。這些組長從校本「朋輩互導計劃」中得到培訓,擔任組員的好鄰舍,課堂內為同學提供及時的支援與照顧。運用資訊科技促進互動學習,透過不同網上平台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及4X。 受惠於本校資優教育政策,所有中四學生皆可在新高中課程內修讀三個或四個選修科。<br>2. 課程重點:校本課程設計多元化及具靈活性,配合學生為本、全人發展的教育目標,強調「生命教育」與「資優教育」。生命教育透過宗教科及德育及公民教育科培養學生肯定及珍惜生命的正向價值觀,同時藉著各科各組舉行的學習與成長活動,促進健康的心理與生理素質,從而可以活出滿足、豐盛的人生。資優教育透過各科推行的平行課程、分層課業、資優教育之旅、良師啟導計劃、校內與校外的培訓課程等,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發展潛能。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各科設拔尖補底計劃,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增潤或輔導課程,照顧學生學習差異。另推行校本朋輩互導計劃,賦能高中同學協助初中同學改善英語及其他各科之學習。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設融合教育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支援老師、輔導老師、學校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負責制訂周全的融合教育發展計劃,有策略地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融合教育專責教師已完成基礎、高級及專題培訓課程,學校亦會積極安排及鼓勵其他老師報讀融合教育培訓課程,增益專業能力。本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校內資源,聘請特殊教育支援老師及外購訓練服務,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除了透過多元化教學策略、課後學習輔導及有關功課與測考調適等安排照顧學習差異,本校定期舉行會議,討論學生的情況,並為他們進行評估。同時,本校亦會與家長保持緊密的溝通,共同制定個別學習計劃、收集意見及檢視計劃成效,以促進良好的家校協作。本校與社區服務機構合作,致力營造校園的關愛氛圍,積極推廣共融文化,幫助學生認識及尊重個別差異。除了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本校參與「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為各級設計正向教育活動及提供外購精神健康教育服務,培養學生正向思維,提升抗逆力。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家校合作 本校重視家校合作,透過不同的渠道與家長溝通,協助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情況,並樂於聆聽家長意見及作適時的跟進。家長教師會已成立多年,各委員積極推動會務,並與學校合作籌辦不同活動,協助學校發展。此外,家長委員能作為家校橋樑,參與學校組織,共同商討家長關心的議題。
校風 本校發揚務實純樸、積極進取、關愛支援的校風,關注學生的全人發展,拓展學生多元化的學習經驗,從而奠定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
學校發展計劃 學校期望展現價值、政策、人力、教學法與機制的健康發展,促進資優教育三層架構實踐的持續優化。<br>學校持續善用優質教育基金與其他撥款資助,創造教師專業發展機會,賦權老師成為學習激勵者,促進學生發展有助深度學習的六C能力,包括溝通、協作、批判思考、創意、品格與公民教育。<br>學生能在與家庭、同儕、師長、專家及上帝的良好關係中成長,帶著目標、策略與毅力,平衡服務、學習與玩樂的需要。<br>正向教育已成為學校的主要關注項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及學生健康成長。成長思維與性格優勢能互相增益,結合資優教育的持續深化落實,可培育學生成為良善、忠心及有見識的生命管家,在本土、國家以至世界中作出貢獻。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參考T-標準作為香港教師專業標準參照,學校規劃全面的教師發展計劃,鼓勵教師終身學習,提升教學質素及專業能力,目標成為「關愛學生的育才者」、「啟發學生的共建者」及「敬業樂群的典範」。計劃包括學校層面、科組層面、個人層面三方面的培訓,互相配合。<br>為了促進莘莘學子受惠於資優教育,本校欣獲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肯定,擔任「資優教育衛星中心」的角色,成為香港首三間先導學校之一。此舉既方便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享受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於本校內舉行的資優教育課程,並且促進本校教師的專業成長,為資優學生創造嶄新的資優教育課程,滿足他們渴求超越傳統課程的學習需要。<br>透過參與「資優教育學校網絡計劃」(2021/22),老師更可從網絡計劃成員學校的分享得到鼓勵,提升專業實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校本資優教育,並促使學生著力發展天賦,達成理想。
全方位學習 各學科積極配合五種基要學習(包括智能發展、價值觀教育、體藝發展、與工作有關的經驗及社會服務)及課程主要更新重點,舉行聯課活動,拓寬學生視野。<br>每年設兩天「多元學習日」,讓學生走出課室作聯課活動,豐富體驗式學習。<br>本校設有學生會,全校學生分屬四社(謙、愛、勤、誠)。另有26個學會,包括4個學術學會、8個藝術學會、7個體育學會、3個服務學會及4個興趣學會,全年設「一生一體藝計劃」,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體藝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