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
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

新界屯門旺賢街8號

「全人發展,力臻至善」- 重視品德教育,推動關愛文化,優化課程與教學,開展全方位學習,致力培養具備自學能力及高度責任感的終身學習者。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毛志成先生 BH
校長 劉碧珊女士
資助種類 資助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仁愛堂有限公司
宗教 -
創校年份 1985
校訓 禮義廉恥
學校佔地面積 約 8,000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20"
學生會會費 "$1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45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61
全校教師總人數 63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83%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29%
特殊教育培訓 50%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46%
5-9年 13%
10年或以上 41%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科學*、中國歷史、綜合人文、普通電腦、視覺藝術*、設計與科技、音樂、普通話、體育、STEAM、多元活動、生活應用*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數學、科學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數學及數學延伸單元一、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中國歷史、地理、歷史、旅遊與款待、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中國文學、設計與應用科技、生涯規劃教育、OLE課、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因應學生學習情況,設分組上課。

語文政策 本校着力培養學生兩文三語,中、英文科推行協作教學,使用語文學習中心上課,利用平板電腦學習。初中鞏固學生英文基礎,施行英文科分層化教學,應對學生不同英文水平,並引導學生善用網上自學系統,增加學習英語的機會及成效。增聘外籍教師團隊定期參與英文課堂。設英語茶座,進行輕鬆的英語情境教學活動,增潤英語學習。又推行英語早會,舉辦英文周、多元學習活動及遊學團等。亦推行跨課程閱讀,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機會。中英文科同時加強中小教學銜接與調適。鼓勵學生參與廣東話、普通話及英語朗誦活動。部分初中組別以英語教授數學及科學科,提早為升學作好準備。
學習和教學策略 推行以「導學案」及「翻轉課堂」取向落實之校本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精神,提升學習效能。輔以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提升學生協作、解難及溝通能力,協助學生在學習上的全方位發展。致力推行電子教學,於各級陸續全面推行自攜裝置(BYOD)政策,利用不同的資訊科技軟件協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及課堂學習,讓教師能得到即時的學生學習情況,調適教學及作出適時的回饋。重視教學專業發展,加強教學領導力,各科成立學習圈,進行共同備課和同儕觀課,強化教學效能。推行協作教學,進一步降低師生比例,提昇教學效能,為學生及教師提供不同角度的支援。下午增設DSE增潤課、備課及導學課節,鞏固學生學科基礎。舉辦多元學習周,提升學習氣氛和趣味。資助學生參與校外學習活動,擴闊學生學習視野。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共開設13科選修科,可選修文、理及商科等組合。<br>2. 課程重點:以校名的英文字首建設校本課程特色:C:Creative富於創意<br>W:Well-rounded發展全面 S:Self-regulated自律自主 F:Far-seeing具備視野 <br>各科組均將以上元素融入課程和活動。課程特色:<br>1) 以校本課程調整各科內容及評核,以照顧學習多樣性;<br>2) 初中級英文科實施分層化教學,照顧不同英文水平學生學習;<br>3) 高年級設OLE課程及生涯規劃課程,豐富學生多元學習經歷;<br>4) 中一及中二級設多元活動課、培育學生多元發展;<br>5) 中三級設STEAM課程,教授學生最新創新科技技術。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參考學生學習表現編班,配合校本拔尖保底課程,照顧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課業設計經調適剪裁,務求有效照顧學生學習差異。測考試卷設有一般程度及挑戰程度的部分。設學生支援組,支援有不同教育需要的學生,設協作教學、課業調適、言語治療,亦為學生設特別考試安排等。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社工,為有需要學生評估及輔導。善用早會、周會及班主任課作專項生命教育活動。
模式融合教育 1. 政策: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學校重視家校合作,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不同渠道,如學生支援摘要、個案會議等,與家長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br>2. 資源:本校獲教育局增撥學習支援津貼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br>3. 支援措施及資源運用方式:成立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輔導主任及科主任;透過協作教學、特殊教育需要支援教師入班支援等,照顧課堂內學生的學習差異;另引入不同的專業同工,透過面談、小組活動等,支援學生學習及成長的需要;舉辦不同形式之共融活動,加強全校之共融氛圍;舉辦生涯規劃小組,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生輔導;舉辦不同形式之社交技巧訓練活動,包括領袖訓練、歷奇活動、興趣小組,朋輩輔導、言語訓練,提升學生多元能力及自信,並發展學生的強項。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的宗旨是加強校方與家長的聯繫,增進雙方的溝通,探討雙方共同關心的事務,學校與家長互動支援,改善學生的福利及學習環境。邀請家長參與各項學校活動,如籌款日、運動會、畢業禮等,共同促成校方與家庭的合作以提升教育效能和改善教育質素。家長選任家長代表加入本校法團校董會,協助制定本校各項政策。
校風 校風純樸,學生尊師好學、有禮守規。學生於初中階段接受一系列紀律訓練活動,以「慎言守規」為主線,實踐本校校訓「禮義廉恥」的精神。除此之外,採用「全校參與」訓輔導學生的模式,透過全體教師參與、雙班主任制、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支援學生德育、訓育與輔導,重視學生儀容、課堂秩序,培養學生自律自愛的校風。  <br>為配合學校目標、學生的需要及對學生的期望,本校以「學生發展委員會」統籌訓導、輔導、課外活動、德育及公民教育、學生事務及學生會等工作。各組別制訂具體的工作計劃和跨組的協作計劃,有系統地為學生安排全面而又均衡的多元化活動;亦會善用校外的服務及資源支援學生。
學校發展計劃 學校透過建構校本課程發展特色,以培養學生具有「CWSF」(Creative, Well-rounded,  Self-regulated, Far-seeing)素質為願景。同時,會繼續致力執行學校發展計劃的關注事項,以持續優化學校學習環境及校本課程、培訓學生全人發展及營建健康校園為目標。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全年舉辦6節的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活動,內容配合學校關注事項。亦確保教師按時完成教育局要求的專業培訓時數。此外,教師亦須參加由教育局、考評局及各大專院校等舉辦的培訓課程、工作坊、講座等。本校亦與相關教育機構協作,進行同儕備課及觀課,以提昇學與教效能。
全方位學習 學校每學年設兩次多元學習周,亦成立多達40個學會小組,涵蓋各類學術性學會、體育隊伍、興趣小組及制服隊伍,提供多元化學習機會。<br>其中游泳、手球、籃球等隊伍在香港學界體育聯會賽事中表現卓越。於22-23年度屯門區校際比賽中,男子丙組200米及女子丙組50米自由泳比賽分別勇奪冠亞軍;手球男子及女子高級組均獲得季軍。此外,本校每年舉辦多次對外參觀及國內外考察活動,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近年亦積極推動STEAM教學,鼓勵學生參加不同的創科比賽。於22-23年美國勞倫斯理工大學主辦的ROBOFEST 機械人大賽中,學生在各項環節中屢獲殊榮,其中於「RoboParade」創意機械人巡遊」香港區選拔賽中更取得亞軍,可見本校學生在各學習領域上表現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