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中一級及中二部分班別以英語教授數學科及科學科,中三級部份班別以英語教授數學、科學(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在其他初中級別,循序漸進地實施英語延展教學活動。而高中部分科目採用英語教學。<br>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除了透過普通話課、中英文閱讀計劃、朗誦比賽、戲劇表演、校際辯論比賽等活動外,本校更聘有三位外籍英語教師,舉辦不同的英語教學活動,讓學生增加聽和講的機會,致力落實「兩文三語」政策。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以「終身學習、全人發展」的原則,制訂課程目標。培養學生知識、技能和品德,發展學生潛能,將來回饋社會、貢獻國家。<br>為配合教育改革及根據學校資源修訂課程,在初中開設公民、經濟與社會科,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高中課程銜接作好準備;推行電子教學,教授學生由初中開始運用資訊科技學習。又積極推展閱讀、專題研習、德育及公民教育。此外,為裝備學生應對社會及全球因急速的經濟、科學及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轉變和挑戰,本校將致力推行STEAM教育。教學方面則推行共同備課和照顧學習多樣性,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除核心科目外,並開設10個選修科目課程及數學延伸單元。<br>2. 課程重點:輔導組及國民教育組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公民意識及身心健康。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學生支援組負責策劃、推行及檢視校內融合教育支援工作,且制定「校本融合教育政策」。本校於初中設分組教學,以加強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另在初中設功課輔導班、課餘精進班及試前溫習班,增強對學生課餘的輔導。初中設雙班主任制度,加強對初中學生的照顧及讓他們適應中學校園生活。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已接受特殊教育訓練的教師、學校社工、學生輔導員及教育心理學家。<br><br>透過「全校參與」及「三層支援」模式,由教師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在徵得家長同意後,為懷疑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作出相應轉介並予以跟進及支援。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設有家長教師會,促進學校與家庭間的合作及聯繫,共同努力,教育學生。 <br>對校政給予意見。每年均舉辦家長晚會、家長日、家長講座、家長分享小組等活動,使家長與學校保持緊密的聯繫。 |
校風 |
本校校風純樸、管教嚴謹。<br>全校致力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群、美五育的均衡發展,讓他們能夠健康成長,將來立足社會,成為良好公民,國家的優秀份子。 |
學校發展計劃 |
本校長遠之發展目標包括:<br>1. 激勵學生學習動力,爭取持續進步;<br>2. 培訓學生的溝通、思考、分析及創新能力;<br>3. 提供全面而均衡的課程;<br>4. 促進多元化的全人發展;<br>5. 營造理想的學習環境;<br>6. 提升教師之專業發展;<br>7. 促進家校合作與溝通。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全體教師積極接受各類型培訓,以配合推行優質教育。每年除參加學校舉行之教師發展日外,亦參與教育局、考評局及其他教育機構主辦的研討會、工作坊及進修課程,藉此增進專業知識。學校又鼓勵教師批改公開試試卷,以掌握最新考試要求。 |
全方位學習 |
全校學生分為四社,進行各項體育及比賽,如水運會、陸運會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另設體育、音樂校隊及學會合共三十三個,形式多樣化,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校內設有學生會、制服團隊等,讓學生發揮領袖才能。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型的校內及校外比賽、團體活動及社會服務,以提升同學的自信及成功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