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以培養學生兩文三語及中英兼擅為語文教育方向,一向重視英語教學,藉教育局教學語言微調的機遇,開始在初中實施「跨學科語文提升」計劃。由2012/13學年開始,初中的主要科目-綜合人文科(結合社會教育、地理及財務基礎)及科學科(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科及科學科)均以英語授課,並加入跨學科英語延展課程,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機會、提升學生英語的能力及信心;在二十多科高中必修及選修科中,除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國歷史、旅遊與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及視覺藝術六科以中文教授,其他科目均以英文為教學語言。初中課程透過跨學科語文學習和數學科英語延展活動,加強和高中的銜接。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著重提高同學學會學習的能力,積極推動從閱讀中學習、專題研習、優良課業設計、增潤班、生涯規劃、多元智能及資優課程和暑期溫習課程,以提升同學的學習效能。本校強調五育均衡發展,盡量開拓資源與空間。此外,積極推廣制服隊伍及多元課外活動,以培養自律及合群精神,並建立自我形象。而多元化的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令他們的潛能及興趣得以發展。中英文科均有推行閱讀計劃以加強同學的中英文閱讀能力,更加強閱讀寫作兼備高質素課業。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物理、化學、生物、中史、地理、經濟、視藝、資訊及通訊科技、數學延伸部分、企業會計財務概論、旅遊與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br>2. 課程重點:為加強推行STEM教育,本校於2017-2018開設STEM實驗室,添置各種的儀器和設備,供教師安排STEM教學活動及讓學生進行相關的研習。此外,中二設有STEM課堂,學生學習Micro:bit微型電腦開發板,學習程式設計。為啟發學生創意,中三級科學科採用探究為本的校本課程規劃,各科均加強互動教學模式、自學模式、平板電腦網上及電子學習、經驗學習、服務學習、藝術學習及生涯規劃及職業學習,目的在於提升及釋放學生潛能。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於2008年加入「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計劃,大部分老師已接受所需培訓,同時更推行校本三層架構支援措施幫助資優學生,包括課後及功課支援。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的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輔導老師、中、英、數等主科老師、社工、教學助理、言語治療師及教育心理學家。校本教育心理學家除了替個別學生進行評估外,亦會定期進行個別學習計劃會議,並邀請家長參與會議及工作坊,共同為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定期檢視計劃成效,讓家長掌握有效照顧及教導子女的技巧。此外,教育心理學家亦會為教師提供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培訓,加上鼓勵教師接受特殊教育培訓課程,以提升校內教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學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配合其他資源增聘額外人手,包括(兩名)教學助理協助支援學生,亦會外購專業服務包括專注力訓練小組、讀寫能力訓練小組等,透過跨專業合作幫助學生學習。此外,學校亦舉辦共融活動,例如邀請嘉賓到學校分享、或參與機構舉辦的共融體驗活動等,教導學生認識社會不同需要人士。學校重視家校合作,定期安排學生支援組成員或專責教師與家長溝通,亦會要求言語治療師為家長提供在家協助改善學生言語問題的專業意見共同支援學生。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學校主要通告亦附加英文版以便通知家長,同時透過家長日知會家長學生學習進度。 |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是家庭與學校溝通的橋樑,為學校在培育學生成材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援,透過舉辦不同活動以加強老師、學生及家長之間的了解及認識,例如教育活動方面,曾舉辦不同家長講座、工作坊及內地交流活動;康樂活動方面,每年均舉辦親子旅行、親子烹飪班等以增進師生間的聯繫和溝通。透過學校、老師和家長緊密的合作,進一步把家長教師會的工作做得更好,讓學生在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得到最優質的教育,愉快地成長。 |
校風 |
本校十分重視學生品格的培養,希望同學能有自覺、自律、自主的精神,將來成為良好的公民。透過課程的規劃及活動的編排,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及價值觀。本校同時設有駐校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有更充裕的資源為學生提供輔導及適切的支援。 |
學校發展計劃 |
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充分發揮學生所長。優化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同時,提高師生在資訊科技方面的技能及知識,與時並進。更提倡校園綠化,提高同學的環保意識。貫徹東華三院「全人教育」目標,提供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發揮潛能,日後成為具備知識技能、有獨立思考能力,勇於承擔責任和關注社會事務的良好公民。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東華三院十分支持教師發展及培訓,每年均組織多次教師研討會及工作坊,老師積極參與。同時老師亦重視個人持續發展及進修,樂意參加教育局及校外的活動及課程。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將活動學習融入課程,全校有逾四十個學會,為學生提供學術、藝術、體育、服務及興趣等多元化活動。另有德育、環保及公民教育主題活動、專題研習、全方位學習活動、考察、步操樂團表演及社區服務。每年舉行水運會、陸運會、組識旅行及師生團到國內及海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