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 除中國語文、中史、體育、普通話及生命教育科外,所有科目均以英語授課,並舉辦活動,如英語週、朗誦訓練、英語遊學團等,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br>● 透過佳作欣賞、名家演講等活動,以培養學生對學習中文的興趣。<br>● 列普通話科為初中必修課程,務使中三學生達至應有水平。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注重提升學生的語文及數學能力,奠定學生的學習基礎。<br>● 採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法,發展學生思維。<br>● 鼓勵自主學習,幫助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br>● 重視師生交流與回饋,提升學習效能。<br>● 安排全方位學習活動,豐富學習體驗。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學生可於四十九個選修組合中,按興趣及能力選讀其中三科。能力較高者可選讀日文,以此作為第四個選修科目。<br>2. 課程重點: <br>● 修訂課程,釐清教學重點,着重思考及運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br>● 鼓勵跨課程學習,幫助學生將知識和經驗聯繫起來。<br>● 初中開辦資訊及通訊科技與STEM科,推動STEM教育。<br>● 初中設立生命教育科,協助學生培養正確的道德價值觀。<br>● 高中開設全方位學習課程,豐富學生的其他學習經歷。<br>● 善用課外時間安排德育活動及全方位學習活動,讓學生達至均衡及全人發展。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成立學業支援組,照顧學習差異。<br>● 提供課後增益課程,鞏固學習基礎。<br>● 成立資優學生發展組,啟發學生潛能。<br>● 輔導組向學生提供個別輔導。 |
模式融合教育 |
● 成立特殊教育需要支援組,照顧學生個別差異。成員包括學務主任、輔導主任、訓導主任、考試組主任、輔導敎師、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班主任、社工、教育心理學家、輔導員及科任老師。<br>● 定期召開會議討論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情況,並進行課程及測考調適。<br>● 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撥款增聘1名輔導員及安排課後支援活動,活動包括個別功課輔導、校本言語治療服務、社交小組、執行功能訓練小組、個人成長及生涯規劃小組、全校共融活動等。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 透過家教會活動、家長日、座談會、學生手册、通告、學校網頁等渠道,加強家校聯繫。<br>● 舉辦講座向家長介紹改善親子關係的方法,並讓家長了解最新的教育發展。 |
校風 |
● 本校校風純樸,重視德育。<br>● 融合常規課程及德育計劃,讓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br>● 推行「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建立關愛文化。<br>● 學生會主辦多項師生同樂活動,建立和諧校園。 |
學校發展計劃 |
1.制訂個人成長計劃,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br>●通過正向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如舉辦「每月德育主題」、「我的學習日誌」等活動,以及透過生命教育科課程,幫助學生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br>●鼓勵學生參加全方位學習活動以擴闊學習經歷,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及提升成功感。<br>●透過課程及策劃活動,鍛鍊學生的領導才能。<br>●改善獎勵計劃,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服務工作,貢獻社會。<br>●透過生命教育科課程及輔導活動,幫助學生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br>●舉辦講座、工作坊及參觀活動,幫助學生規劃未來。<br>●通過生命教育科、訓導組活動及執行校規,建立學生自律守規的良好態度。<br>●提升資訊素養,教導學生慎用信息,明辨是非。<br>●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法》,培養他們成為守法的良好公民。<br>●通過各種活動增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br>2.推行高效學習計劃,提升學與教成效:<br>●透過改善課程,例如推廣跨學科閱讀計劃、STEM教育及全方位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br>●採用有效的教學及評估策略,例如運用電子教學、自主學習、持續評估等策略,提升教學效能。<br>●營造英語環境,致力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br>●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幫助學生發展所長。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教師積極參與培訓課程。<br>● 舉辦研討會,協助教師了解新的教育政策。<br>● 推動觀課及分享文化,建立學習社群。<br>● 改善新教師啟導計劃,提升教學效能。 |
全方位學習 |
● 理念:貫徹「一生一藝術」宗旨,鼓勵每位學生參加一項或以上文化或藝術活動。<br>● 組織:本校設有學生會、四社、二十九個學會及十三支校隊。<br>● 聯課活動:舉辦各項全方位活動及全方位學習日,讓學生增廣見聞。<br>● 中四全方位學習課節:每循環週次設兩節全方位學習課節,增加學生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