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特別重視英語教學。由2010/11年度中一級開始,本校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詳情請參閱2023-2024及2024/2025學年擬開設科目資料)。此外,為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本校曾舉辦多項英語活動,包括:加拿大英語文化交流營、美國英語學會暑期課程、英國澳洲遊學課程、英語活動日、英語話劇、英語朗誦比賽、英語演講比賽、英文拼字比賽及校際辯論比賽等。為加強學生英語的學習效能,本校除了在多個學科使用英語授課外,早上中央廣播均使用英語廣播,另周六早上設多個英文學習班。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配合學校發展,推行以下重點:<br>1. 培養主動學習者,安排自主學習課,培養學生預習與課後反思的習慣;<br>2. 加強學生英語學習,以提升學生英語水平;<br>3. 引入環球教室,提供機會讓學生與外籍人士交流,開闊眼界及視野。<br>4. 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採用「資優教育三層架構推行模式」規劃及推行校本資優教育,舉辦不同類型的拔尖、保底或增潤課程;<br>5. 推動電子學習,採用電子學習平台及應用程式,如Microsoft Teams、LoiloNote、Nearpod、eClass及引發學習興趣及培養自學精神;<br>6. 提升學習效能,教授學生多種學習方法,如運用概念圖、提升專注力、閱讀策略、分組討論及摘錄筆記技巧等;<br>7. 營造追求卓越、自我完善的學習氣氛,表揚成績優異及顯著進步的學生。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共有13個選修科,大部份均以英語教授。<br>2. 課程重點:為學生升讀新高中作出準備,本校設計不同的校本課程,如初中生活教育科及電腦科。此外,為擴闊學生的學習經歷,更於每循環周六下午設立其他學習經歷時段,讓各科組籌辦多元化的學習活動,以促進學生均衡的全人發展。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1. 本校推行「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政策,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br>2. 本校為教育局「資優教育夥伴學校」之一。<br>3. 本校透過三個層次推行資優教育﹕第一層次為校本全班式,訓練高階思維、創造力及社交能力。第二層次為校本抽離式,進行各學科延伸課程及領袖訓練。第三層次為校外支援,推薦學生參加校外資優課程。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建立關愛文化,成立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輔導主任、統籌教師、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社工、輔導顧問及科任教師等),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透過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服務,協助學生融入校園生活。本校設有「大哥哥大姐姐」計劃,為學生提供朋輩支援,並透過功課及測考調適,課後輔導班等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化,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成效。此外,本校更重視家校合作,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本校設有家長教師會,以推動家校合作事宜。活動包括舉辦「英、數、理學業成績提升計劃」、講座、工作坊及康體活動等。 |
校風 |
學校校風純樸,學生紀律良好。為培育學生的全人發展,本校設「中一關顧及發展小組」、「我做得到計劃」、「基元獎勵計劃」、「優點獎勵計劃」及「校長接見好學生計劃」等。此外,輔導組亦推行「BBBS大姐姐計劃」,為本校中一學生舉辦「課後學習支援計劃」。而品德、公民及國民教育組更籌辦各類活動,以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
學校發展計劃 |
主要關注事項︰<br>1. 追求學術卓越:培養主動學習者,釋放學術潛能,並展現學生才華及照顧學習需要。<br>2. 擁抱全人發展:培育學生正向的價值觀,支持並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及發展學生的事業願景。<br>3. 建立專業學習社羣:推行可持續的專業發展計劃、促進學校之間的專業分享及交流、與專家攜手推展能配合學校的專業發展計劃。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鼓勵老師持續專業發展,除舉辦教師專業發展日外,亦透過「新同工導師計劃」、「同儕導師計劃」、互相觀課、公開課堂等,鼓勵教師專業發展。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設有44個學會,分為學術、體育、藝術、興趣及服務五大類別。學術組別:英文拼字學會、英文小作家、英文辯論隊、英詩朗誦隊、英語話劇及攝錄學會、校園記者、中文辯論隊、中文創作學會、中文朗誦隊、數學學會、西班牙語學會、經濟學會、生物學會、科學學會、中文詩詞創作學會、讀書會。體育組別:羽毛球校隊、女子籃球校隊、男子籃球校隊、長跑學會、排球校隊、田徑校隊、足球校隊、乒乓球校隊、閃避球學會、單車學會。藝術組別:美術學會、合唱團、管樂班、流行音樂學會、話劇學會。興趣組別:機械人學會、家政學會、園藝學會、設計與科技學會、攝影學會、橋牌學會。服務組別:女童軍、童軍、紅十字會、圖書館領袖生及閱讀大使、少年警訊、團契、公益服務團。另設其他學習經歷時段,以推動班本活動及發展學生多元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