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除了中文、中史、中國文學、普通話、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外,各科均採用英語授課。我們亦十分鼓勵同學多說普通話,以求中英兼善,提高同學兩文三語的水平。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老師充滿教學熱誠,不但因材施教,而且對學生循循善誘。他們均能與時並進,不斷學習。本校所有老師都已完成基本資訊科技訓練。本校亦特別重視學生的全人教育,為他們提供均衡而多元的課程。除了學術傳授,其他方面,如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德育培訓、傳媒教育、體育、美育等,本校亦同樣重視。 <br><br>為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達致終身學習的目標,除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外,本校還設晨讀課,培養學生閱讀新聞時事的習慣,關心社會人物事,鞏固人文知識。此外,學校亦定期舉辦早會好書分享、作家講座、書展、悅讀月等活勳,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中四至中六級各開設3X班(學生須修讀三個選修科目)及2X班(學生須修讀兩個選修科目)。<br>2. 課程重點: <br>中文科: <br> a. 語文基礎鞏固課程; <br> b. 中國文化知識; <br> c. 文言基礎知識; <br> d. 口語訓練,如短講、討論、辯論。<br><br>英文科: <br> a. 將語言藝術及非語言藝術融入到核心課程,如透過電影、戲劇或社會議題學習英文;<br> b. 辯論、戲劇及公開演說訓練。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課後支援計劃;中英數輔導班;水平提升班及資優計劃等。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資源調配及專業介入等,提供適切和多元化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br><br>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學生輔導主任、訓導主任、生涯規劃主任、學務主任、定期駐校教育心理學家、駐校社工及融合教育助理。本校有系統地策劃教師的專業培訓,透過資源調配,甄別需要接受支援的學生,並就著其不同的需要,訂立支援的目標,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和能夠達到預期的學習指標。具體的支援工作包括教學及評估調適、課堂抽離模式等,並會尋求專業支援,開設輔導小組、讀寫訓練小組、社交行為及情緒訓練小組、言語治療服務、專注力訓練及個別學習計劃等,並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作個別輔導及評估。<br><br>除此之外,本校重視家校合作,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不同的渠道,與家長一起商議和訂立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並檢視成效。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家教會是學校與家長間的重要橋樑,也給予學校發展和學生學習很多支援,如提供獎學金予熱心服務或有卓越表現的學生。此外,家長都很熱心參與學校活動,有些家長更經常為學校擔當義務工作。 |
校風 |
本校致力提供優質的教育,讓學生在理想環境下愉快地學習。訓導組和輔導組緊密合作,使同學健康成長,又致力營造純樸的校風。學術組設有不同的功課輔導班,以提升學生的學術水平;各學生支援組又舉辦多元化大型活動,擴闊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會由全民選舉產生,為同學籌辦各項康樂活動。 |
學校發展計劃 |
1. 提升學與教的效能以達致學生在學業有卓越的成績;<br>2. 培育屯門官立中學的學生擁有正面的價值觀,以面對個人、社區和世界的發展。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1. 認知學生全人發展上的需要; <br>2. 認識特殊教育需要; <br>3. 提升學與教效能。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共有20個學會及興趣小組,分學術、興趣、體育及服務四大類別。除了追求學術上的精進外,本校亦著重透過多元化的課外活動、社區服務、訓練班及領袖訓練營等培育學生的領袖才能。本校在校際英文辯論比賽及校際球類比賽均有優異的成績。多元化的音樂活動,更是本校特色之一。本校有中西樂團,常舉行大型音樂會、公開表演和到國內國外演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