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初中年級主要以母語授課,高中選修課程因應學生語文水平設有英文與中文組別。為銜接高中課程,配合中學教學語言微調方案實施,本校初中年級部分班別於授課及考試時均酌量滲入英語,其餘班別則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包括數學、科學、地理、電腦、生活與社會、設計與科技、家政、視覺藝術、音樂及體育科,佔課堂時間5%-10%之間(除英文課外,各科總課時不超過25%),有關部分之測驗及考試分數最多佔全卷10%。<br>高中課程則因應學生語文水平設有以中文及英文為授課語言的組別。本校希望能循序漸進發展,推動語文教學,以期學生能中英兼擅。詳情請留意本校網頁。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全人發展:本校著重培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讓學生能發展潛能,面對挑戰,在成長路上不斷進步;並致力培養學生正向價值觀,以及關懷別人、關心社群的情操。本校提供寬廣而多元化的課程,選修組合多元化,文、理、商、設計及資訊科技兼備,學生可按其興趣和能力,選擇有助發展學業及事業的科目。另開設特色科目:如旅遊與款待、設計與應用科技、科技與生活(食品或服裝設計)及視覺藝術等,照顧學生多方面才能發展。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請參考「2023-2024學年開設科目」。<br>2. 課程重點:本校為學生提供寬廣而多元化課程,教師重視啟發學生潛能,因材施教,照顧學習多樣性,按學生的學習類型與能力調適課程,並採取適宜教學策略,透過多層次提問、分層課業及合作學習等課堂教學策略,鼓勵學生投入課堂,並成立「資優教育組」與「課後學業輔導組」,推行拔尖保底,於課後以抽離式課程加強訓練,或推薦學生參與校本與校外資優教育課程。本校培訓高中學生為小導師,協助初中同學適應中學學習模式。本校與時並進,著力發展電子學習,培育學生有效運用資訊科技進行積極而自主的學習精神,跟上時代步伐,從而發展潛能。本校設應用學習課程,全面照顧學生需要,以雙軌形式(模式一及模式二)提供應用學習課程,中四至中六均提供模式二、多元化課程。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為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本校於核心科目推行分組教學,以能力分班,因材施教;並委派教師及增聘教學助理,既為成績稍遜的同學設初中課業關顧班、高中啟導學習計劃及假期補習班,亦為能力較強的同學設精進課程及領袖才能訓練。本校設有「資優生培育組」,教師已分別接受資優教育行政主任、統籌主任及專科培訓,運用各項撥款聘請專才指導,提供拔尖訓練,並透過推動學生參與各類校際比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
模式融合教育 |
學生支援組負責策劃、推行及檢視融合教育的支援工作,成員包括副校長、輔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學校社工,該組致力建立關愛校園。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推動班主任、科主任及科任老師共同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制定支援措施,並按需要邀請家長及相關專業人士出席個案會議,跟進支援學生。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專業服務,例如讀寫訓練課、言語治療、社交訓練小組及個別輔導等;同時為個別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和測考調適。重視家校合作,加強與家長溝通,期望每個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成立逾30年,擔當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橋樑,家長代表以選舉方式產生,定期與校方舉行會議。家教會每年會舉辦周年大會、家長學堂、手工藝班、親子旅行、燒烤會及教育講座等活動,推動家校合作,協助學生成長。 |
校風 |
本校校風淳樸,學習氣氛濃厚,學生謹守紀律,並設有多項獎學金及不同獎勵計劃,鼓勵學生積極奮進。本校於初中推行「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共創成長路計劃」及「多元智能躍進計劃」;並聘用具專業社工資格的助理學生輔導員,與駐校社工配合,加強關顧學生成長。本校定期舉辦講座及訓練營、生活體驗營、社會服務及外訪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健康成長。 |
學校發展計劃 |
學校致力發展以下項目 <br>1. 開發校本特色教材,推動自主創新探究<br>2. 建立國民身份認同,培育正面價值觀,維護國家安全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學校每年舉辦多次校本教師專業培訓活動,交流教學經驗及研討策略,以增加專業知識。校方鼓勵老師進修,定期進行科本教學交流會與跨科同儕觀課及評課活動,以提升教學效能。本校與中山市華僑中學結成姊妹學校,兩地師生定期交流互訪,以提升教學質素及專業水平;本校亦與其他官立中學及小學結成教研伙伴,通過互相觀課及評課,建立學習社群。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設有30多個學會及興趣小組,並有童軍、女童軍、紅十字隊等制服團隊。本校亦為香港北區扶輪社「與校同行」計劃成員,並與循道愛華村服務中心合作,安排多項領袖訓練及社會服務活動,以助學生增廣見聞,培育未來社群領袖。此外,學生每年均踴躍參加機械人設計比賽、時裝設計比賽、明報「小作家培訓計劃」、資優教育學院網上課程、傑出學生協會交流活動及聯校奧林匹克科學與數學比賽、校際朗誦節、音樂節及校際舞蹈節等比賽;亦積極參與各項學界體育及競技比賽,表現良好,屢獲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