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採用母語教學,以提高教學效能。透過學生主持英語及普通話早會、舉辦「英語日」、各項英語活動、培養閱讀習慣和營造豐富的語文環境,讓學生學好兩文三語。初中非語文科施行「校本初中英語延展教學」活動,以配合學生的升學及就業需要,同時加強英語訓練,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提供多元化課程,除核心課程外,也推行調適課程,以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本校也積極推廣閱讀,除每週設有兩節的早晨閱讀課,更推行閱讀周、閱讀獎勵計劃及科本閱讀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中一、中二級推行第十堂的自主學習課,以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設課外活動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拓闊視野。此外,本校已設立創意實驗室,積極推動學生STEA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和藝術)相關的能力和創意。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按照學生的興趣及能力安排修讀科組,包括文、理、商、視藝、設計與應用科技、應用學習。<br>2. 課程重點:多元的課程以配合和發揮學生的潛能,加強生涯規劃,為升學和將來就業作好準備。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關顧學生:以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校內德育及公民教育,培養同學成為品德良好、有承擔及思辨能力的公民;同時亦鼓勵同學參與多元化的課外活動,以拓闊視野,發展潛能。<br>本校已參加「新來港兒童校本支援計劃」,幫助新到港學生盡快適應本港學制和融入校園生活,增加學習信心和興趣,以及提升英語水平。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由學生支援小組負責策劃、推行及檢視與融合教育的支援工作,以制定「校本融合教育政策」。本校設有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並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校內資源,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包括學生個別學習計劃、課後個別學習輔導、提升語文能力訓練課程、言語治療服務、提升專注力訓練課程、興趣班等,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支援。本校亦安排校內測考調適,並協助學生申請公開試的考試調適。本校與家長、教育心理學家、教育局人員緊密合作,出席個案會議及跟進支援工作。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成立於一九九一年,宗旨為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繫和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完善的學習環境。<br>每年出版會訊、舉辦家長教師座談會、講座、聚餐及親子旅行等;更撥款設立獎學金、服務獎及操行獎等。 |
校風 |
本校校風純樸,致力培養學生自尊自律的精神、守規有禮的態度、承擔責任的勇氣,以及懷有感恩的心。<br>校方透過多方面的培育活動協助學生成長,為提高學習風氣,本校亦設有課後自主學習課、學業加強班、高中應試班、新到港學童輔導計劃及安排學生留校午膳措施等。 |
學校發展計劃 |
2021至2024三年學校發展周期計劃的主要關注事項為:<br>1. 學習多元 發展潛能<br>2. 價值教育 愛己及人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教師專業培訓組定期安排講座及工作坊,讓老師更清楚了解教學新趨勢。此外,教師定期進行同儕觀課及分享教學心得。校方也鼓勵老師報讀校外課程,在工餘時間繼續進修,提升教學專業水平,及不斷提升學與教的效能。校方亦會定期提供最新的教育資訊,供教職員參閱。 |
全方位學習 |
32個學會及興趣組別,分為學術、興趣、體育、服務及制服團隊五大類別,另設四社:包括愛社、健社、忠社和勤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