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以母語教學為本,於初中開設普通話科,同時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課後舉辦英語日、英語會話小組、拔尖保底班、暑期英語銜接課程等活動;初中科目(中文、中史及普通話科除外)按科本之發展,推行校本英語延展教學課程,採用不同的英語教學模式,以助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熟習及掌握「兩文三語」。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以母語教學為本,以互動及學生主導的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分析、解難、傳意等能力。本校採用星期制時間表,加設午讀課、週會,靈活運用學習時間。在成績方面,本校學生在眾多科目均有卓越的表現,充分反映教學成效。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提供十二科高中選修科,同學可按能力、性向及興趣選修三科或二科。<br>2. 課程重點:本校提供的選修科,包括生物、化學、物理、資訊及通訊科技、中國文學、中史、經濟、地理、歷史、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旅遊與款待及視覺藝術。同學亦可於中五及中六選修應用學習課程,充份照顧學生需要、興趣及能力的多樣性,配合其他學習經歷訓練,提升同學多元共通能力。此外,本校亦安排課後拔尖保底課程,藉此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推薦資優學生參加由教育局或其他教育機構舉辦的資優課程。此外,本校由2001年開始參加「全校參與」融合教育計劃,校內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支援組亦於2009年成立,教育局於2011年開始為本校提供學生學習津貼及校本教育心理支援服務,於2021年為本校提供校本言語治療支援服務,安排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定期駐校,為學生設計適切的成長活動及提供校本支援服務,照顧有關學生的學習差異及情緒健康。此外,朋輩輔導共融大使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有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健康成長。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已設立專責小組,負責策劃、推行及檢視融合教育的支援工作,並制定「校本融合教育政策」。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副校長、融合教育統籌主任、學校社工、駐校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本校採用班級推動「全校參與」概念:推動班主任、科主任及科任老師共同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訂定支援措施。本校亦會甄別懷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轉介至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跟進。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服務,例如社交訓練小組及個別輔導、課後學習輔導等,並聘請輔導人員、教學助理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適切支援。本校會安排校內測考調適,及協助有需要的學生於報考公開考試時申請調適安排,以加強考試的公平性。本校亦安排教師接受特殊教育培訓課程及參加研討會,以提升校內教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緊密地聯繫學校、家長及學生,支持學校發展,協助學校提供優質教育。在家長的熱心推動下,該會舉辦的活動聯誼與教育並重,例如中一迎新日、敬師日、工作坊、教育講座、暑期補習班、英語會話訓練、普通話會話訓練和戶外活動等。 |
校風 |
本校獲校友會提名,參加「傑出學校獎勵計劃」,在「校風及培育」一項獲頒優異獎。評選團高度讚賞本校的團隊精神,欣賞全體員工有共同的教育理念,且能同心同德,追求理想,履行使命;更難得的是校內師生能互信互愛,同事能互助互勉,校園溫情洋溢,氣氛融洽;本校亦獲家長教師會及校友會的全力支持。 |
學校發展計劃 |
校方積極爭取校外教育資源,加強對學與教的支援,例如英文科與教育局外籍英語教師組合作推行種籽計劃,提升學生的閱讀、說話及思維能力。中文科繼續按發展需要參加教育局中國語文教育組協作研究及發展(「種籽」)計劃,並於中二級推行「在中學中國語文課程加強文學和中華文化學習」,透過與支援人員的協作及交流,提升教學效能。此外,升學及就業輔導組舉行「高中校本職業博覽會」及「師友計劃」,並為學生提供個人及小組之升學就業輔導,深化學生對生涯規劃的反思,又透過建構「初中學習概覽」,加強學生對個人學習經歷的反思及規劃,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學校透過多元化活動,幫助學生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建立清晰的人生目標,積極向上及提升學生的多元共通能力。學校為啟發學生多方面潛能,鼓勵多元化、跨科目、跨地域的交流、協作和研究,如與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廣州廣東實驗中學、四川北川中學、寧波市李惠利中學及韓國蔚山高等學校結為姊妹學校,保持緊密聯繫。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每年安排校際專業交流活動,與本港、內地及海外的學校分享學校管理及教學心得,並通過教師發展日,舉辦教師培訓活動。教師也積極學習,在不同專業範疇持續進修,促進專業發展,提高教學效能。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按學術、興趣、服務、體藝四大類設立33個學會,為學生提供有益身心的課餘活動,部分學會會參與聯校活動,擴闊學生的視野。學校亦定期舉辦社際比賽、生命教育活動、學術節、英語日、旅行、文娛綜藝匯演、全方位學習日等活動,並舉行不同的參觀、體藝活動及國內外交流活動,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