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仁書院
皇仁書院

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120號

提供優質教育,使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均有卓越的發展;培育學生的領導才能及組織能力;透過自由開放的學風孕育富獨立思考、具創意之明日領袖。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沈穗美女士
校長 梁路得女士
資助種類 官立
授課時間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政府
宗教 -
創校年份 1862
校訓 勤有功
學校佔地面積 約 16,766 平方米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100"
學生會會費 $20 - $5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學校管理認可費用:$100
其他收費 0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52
全校教師總人數 55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 95%
學士 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7%
特殊教育培訓 35%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0-4年 20%
5-9年 4%
10年或以上 76%

中一班數 4
中二班數 4
中三班數 4
中四班數 4
中五班數 4
中六班數 4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歷史、地理、電腦、視覺藝術、音樂、體育、生活與社會(中二及中三)、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中四)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物理、生物、化學、歷史、地理、經濟、公民及社會發展、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音樂、體育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語文政策 除了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及普通話科外,本校各科皆以英語授課。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教學,著重聽、說、讀、寫四個範疇的能力訓練,務求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此外,本校也致力鼓勵同學們參與校外的語文比賽,如徵文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比賽及校際朗誦節等,予他們實踐課堂知識的機會。為了讓同學能善於運用英語及普通話,本校的早會皆以英語進行,並設早會分享環節,由學生以英語或普通話分享時事及作專題演講。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致力培養學生成為自律自調的終身學習者,透過課堂及課外的多元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展探索精神、創意思維及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老師透過不同層次提問技巧,培養高階思維能力,觀察同學學習進度,適時作出回饋,提升學習效能。學校引入多元電子教學設施、自學工具平台及學習工作坊,既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又建立他們的良好學習策略。學校鼓勵同學多閱讀,透過不同學科的推動、網上閱讀計劃、晨讀計劃和書樂會等,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自學能力。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能力較佳者可修讀四個選修科。<br>2. 課程重點:本校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在初中提供跨學科的專題研習,藉此給予學生更大的空間和彈性去組織和掌握自己的學習。為了加強訓練學生中文和英文的語文能力,本校藉著分組小班教學,讓學生能鞏固課堂學習,增加學以致用的機會。本校也著重啟迪學生潛能,除了發展校本數學資優課程外,在綜合科學科增設「創意科學」專題,教授科學和科技的生活應用,培育科學探究的精神和解難能力。此外,在中三的生活與社會課程中融入了企業家經驗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技能,包括目標設定,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溝通,數字營銷和從錯誤中學習。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皇仁書院按教育局資優教育三層架構推行模式發掘和培育資賦優異的學生。第一層是指在一般課堂中運用教學策略,發掘學生在創造力、明辨性思考、解難或領導能力方面的潛能,如課堂內提供增潤課程。第二層是指在校內為能力較高的學生,提供專科或跨學科的抽離式培育計劃,包括數學奧林匹克、中英文辯論隊訓練等。第三層是指在校外為特別資優學生,提供特定的專門訓練學習機會,如創意思維世界比賽香港賽區、香港機關王競賽及提名同學修讀專上學院提供的資優課程等。
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及關愛校園,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多元化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習效能。「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學務主任、輔導主任、生涯規劃組主任、考試組主任、曾接受特殊教育訓練的老師、學校社工及教學助理。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教育心理學家會為教師提供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培訓。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配合其他資源增聘教學助理協助支援學生,同時外購專業服務如臨床心理服務及支援學生的校本中文課程等。本校亦按學生的特殊需要提供學習活動、家課和測考調適,並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評估、轉介和個別學習計劃,透過跨專業合作幫助他們。此外,本校又透過朋輩輔導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融入校園生活。本校重視家校合作,「學生支援組」成員或專責教師定期與家長溝通,共同支援學生。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家校合作 家庭及學校兩者的教育一直都是孩子成長的基石,為此家長與老師之間良好的溝通聯繫顯得十分重要,而皇仁書院家長教師會(簡稱家教會)正是促進雙方合作的重要橋樑。家教會自1989年成立至今已有三十四年,過去常年招募家長義工協助籌辦社會服務、本地或境外親子旅行團、家長學堂、敬師日、學校開放日賣物會、中一新生家長簡介會、家長捐血日、海外升學講座、舊書買賣及校服回收,以及建立「音樂基金」,協助籌募捐款,促進學校音樂發展等活動,藉此給予家長、教師及學生有更多互動接觸的機會,促進相互之間的了解。本會感謝各位家長多年以來的熱心參與及堅定支持,希望可全力發揮家校合作精神,為我們皇仁學子締造更優質的家庭生活及學習環境。
校風 本校關注學生在德、智、體、群、美五育方面的均衡發展,實踐全人教育,並恪守勤有功、兄弟情、誠信、責任心及追求卓越五大核心價值,培育學生的良好品格和多元智能,協助他們成為未來的社會領袖。「勤有功」的校訓,反映皇仁學生重視刻苦力學的讀書風氣。「兄弟情」則是同學們珍惜的同窗情誼。舊生畢業後,仍不忘母校的栽培,時常回校支持學弟。近年舊生更設立「師友計劃」—由從事不同行業的學長,為學弟提供專業培訓,並為他們的「生涯規劃」給予意見。「誠信」與「責任心」是個人自身的行為規範,也是待人處事的態度,這是皇仁師生共同具備的品德修養。至於「追求卓越」更是每位皇仁學生努力追求的目標,以實現自我價值。
學校發展計劃 2021/22 - 2023/24學校發展計劃<br>1. 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並培養他們成為自律自調的終身學習者。<br>2. 向學生灌輸積極正面價值觀,培養他們成為正直及勇於承擔的良好公民。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重視教師專業發展及培訓,鼓勵全體老師積極進修,以強化學與教的效能,並於每年因應學校的發展及學生的需要訂立教師專業培訓的重點,而老師也積極修讀由教育局及其他教育機構所舉辦的課程、工作坊和研討會,以促進其專業發展。進修的內容多元化,包括協作教學、自主學習、課程發展、評估素養、學生成長、學校行政及精神健康等。而本校的電子學習及STEAM小組也大力推動電子學習及跨學科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此外,不同學科的老師亦會作專業分享,以擴闊老師的教學視野,這些寶貴的經驗能有效地優化教學,提升學與教的成效。
全方位學習 課外活動是皇仁書院教育的一個重要元素。通過體育活動的鍛煉,音樂活動的薰陶,以及籌備與安排課外活動的訓練,令學生得到課堂以外的學習經驗,加強他們在踏出校門後獨立處事及面對逆境的能力。本校有學生會、8個社及43個學會。為使不同年級的學生能融洽共處,本校於1950年代便已建立社際活動的制度,透過舉辦周年運動會、水運會及各項的社際比賽,以培養同學的歸屬感和體育精神。會社運作由教師指導,學生負責,亦有畢業生回校支持學弟,薪火相傳。本校最大型之課外活動之一則是由各個音樂樂團組成之音樂社,它們包括管弦樂團、弦樂團、管樂團、牧童笛隊、口琴小組、無伴奏清唱小組、流行樂隊學會、流行舞學會、男聲合唱團及童聲合唱團等。眾多學會當中,以港島童軍12旅及天文學會歷史最悠久。天文學會更擁有天文望遠鏡,供同學進行觀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