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1. 注重培養學生「兩文三語」。本校參加「學校起動」計劃,推行課後英語延展活動,締造豐富英語學習環境,提升學生英語能力。2. 推行分組教學,初中英文科因應學生的能力進行課程調適及評估,從而建立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而高中的中、英、數均按能力分組學習。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1. 發展校本STEAM教育,以不同形式的跨科活動及課堂學習,提升學生的創意、協作、溝通及解難能力。本校亦透過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如區內小學體驗日及比賽、開放日等,進一步推廣校本STEAM教育。校本初中STEAM教育跨科學習課程以專題探究形式進行,將STEAM理念融入科學、數學、電腦、設計與科技科課程,為學生提供自學及創意發展的空間及親自動手試及做的實踐機會,增加學生跨科學習的機會。增設「STEM創意活學中心」,提供場地、設施、物資的自學學習空間,學生可於課堂及課後延展活動時,進行研究、討論、製作、測試、改善及分享成果等活動,不單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實踐課堂所學,也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分組協作能力。<br>2. 發展多元學習計劃:本校已成功申請優質教育基金,推行「水耕種植計劃」及建設「意匠工作室」。「水耕種植計劃」透過體驗式參與,讓學生從有趣的實踐過程掌握科學概念及原理,融會生活與科學,並培養仁民愛物精神;「意匠工作室」配有最新設備,教授學生運用電腦程式設計唐宋文化AR及VR教材,結合傳統與創新,啟迪學生思維。展望將來,將申請推廣閱讀的計劃,擬遷移圖書館,增設學生自學及閱讀空間,為同學締造更佳學習環境。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提供11科共30個高中選修組合,讓學生按能力及興趣選擇。<br>2. 課程重點:本校為高中學生提供廣泛的「其他學習經歷」,學校曾舉辦武術培訓、電子音樂、扎染、篆刻印章、書法等藝術創作;又安排沙畫及音樂劇表演、職業展覽參觀和職場人士分享講座等,今年將網續舉辦中國傳統文藝體驗課程,擴濶學生視野,促進全人發展。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1. 本校推行「我做得到」嘉許獎勵計劃,透過適切及適時的嘉許獎勵鼓勵學生奮發向上。本計劃除了獎勵於學業、品行有傑出成就的學生外,更鼓勵學生根據個人性向、能力與老師就學業、品行或課外活動等不同方面訂立目標,提升自律、責任感、成就感及學習動機。<br>2. 本校積極推行網上學習平台,為每班各科設立Google Classroom,老師將教材、課業上網以建立學習資料庫,讓學生可根據自己能力調整學習步伐。3.初中各主科試卷增設挑戰題,訓練同學高階思考,挑戰自我。 |
模式融合教育 |
1. 本校融合教育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領導,帶領包括特殊教育支援老師、班主任、駐校社工、融合教育輔導員、6位教學助理和活動助理及教育心理學家等制訂、推行及檢討校內融合教育支援策略,並定期委派教師進修相關課程,提升老師團隊的專業水平。 2. 以三層支援模式協助學生融入校園生活及幫助他們發展多元智能,關顧學生的成長需要,讓不同抱負及能力的學生銜接多元出路: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適異性教案及分層工作紙,提供優質的課堂教學,使每名學生都能有效學習;為SEN學生提供課後支援;為SEN學生設計個別化的學習計劃和輔導方案,並定期檢討。 3. 善用學習支援津貼聘請跨專業團隊為SEN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包括:外購言語治療及各項治療服務、讀寫訓練、社交技巧訓練、專注力訓練及興趣小組等,也為SEN學生提供測考調適。 4. 本校有不少SEN學生在校外英語話劇、運動、科技、社區服務及領導才能方面獲取殊榮,成為其他學生的榜樣,學生能欣賞彼此的長處,學會互相尊重。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1. 家長教師會於1994年成立,成為家校合作的重要橋樑。<br>2. 開學前舉辦「中一新生家長迎新會」,向家長介紹學校的概況。 <br>3. 舉辦不同類型的家長教育活動,讓家長了解教育發展情況。 <br>4. 舉行家長教師會周年大會及座談會,使家長了解其子女在校內的表現及學習進度。家長亦可在會上表達意見,促進家校合作。 <br>5. 於中期考試後舉行「家長日」,家長與班主任會面討論學生的整體表現,又邀請家長參加學業成績頒獎禮,對表現傑出的學生表示支持及鼓勵。<br>6. 舉辦不同類型家長教師會活動,加強家長與學校的溝通。<br>7. 邀請家長出席學校大型活動,如水運會、陸運會、周年頒獎典禮及開放日等,讓家長可更深入了解學校的運作。 |
校風 |
本校校風純樸,著重全人發展,重視學生的品德操守,積極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及良好的態度,並推動關愛校園的文化。 |
學校發展計劃 |
2021至2024年學校發展計劃為:<br>關注事項一:提升學生學習動機<br>2021-2024年度學習關注事項為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藉着下列四大範疇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br>1. 透過營造良好學習環境,誘發學習潛能;<br>2. 透過電子及網上資源,鼓勵學主學習;<br>3. 調適課程及評估內容,增加課程趣味,提升學習信心及動機;<br>4. 加強教師的教學交流及專業培訓,提升教學筫素。<br><br>關注事項二:「感恩戴德‧知禮達仁」<br>從2021年起,本校推行以「感恩戴德‧知禮達仁」為題的三年發展計劃,旨在讓學生學習中國文化,培養良好品德。計劃重點包括 :<br>1. 培養感恩品德,例如參加「我的行動承諾」計劃、早會分享、閱讀課、班主任課和全校性活動等,從各方面滲透品德元素,培養同學的感恩精神。<br>2. 學習禮文化內涵,學生能全面地學習中國重要的禮文化,並通過課程設計、學習活動、實地考察及境外交流等,深化同學對禮文化的認識。<br>3. 體味傳統文藝,通過有趣的傳統文藝課程和中國文化周活動,讓學生親身體味傳統文藝,提升學習中國文化的趣味及學會欣賞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透過教師的聯校專業發展、跨科協作、教研活動及與社區分享教學經驗,加強教師的專業知識,建立高質素的教師團隊,從而提升學與教的質素。 |
全方位學習 |
1. 以培養學生積極學習態度為目標:本校調撥資源,從初中開始,安排全方位學習經歷,設有功課增益班、「一人一服務」、跨科全方位學習活動,以擴闊學生視野,作多元化的培育。當中在校友會大力支持下成立的劍擊學會旨在提升學生的潛能,與時並進尤受學生歡迎。<br>2. 二十七個課外活動小組,分屬學術、興趣、體育發展、服務及紀律團隊四個範疇。本校著力發體育,於足球、籃球、田徑等校際比賽屢獲佳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