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本校著重兩文三語的培育。中一至中三級採用母語教學,部分科目在中一級已開始加入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加強學生英語的培訓,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中四至中六則按學生的能力分班及分科,部分班別學生可以選擇以英語作為選修科目的授課語言。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1. 重視語文教育。中一至中五級設有閱讀課,在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學生廣泛閱讀文章和作口頭分享,藉以提升語言能力,擴闊學生知識面,加強學生演說能力及鞏固他們的語文基礎。<br>2. 著重訓練創意思維及解難能力。中一至中三級設有STEM課程,透過有趣的活動,如製作太陽能模型、立體打印技術、機械人程式編寫及專題研習等,讓學生在科學、科技及數學範疇中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解難能力。<br>3. 積極推廣文化藝術。在區內/島上舉辦中小學聯校視覺藝術比賽,鼓勵區內學生參與,推廣社區藝術。<br>4. 重視拓闊學生視野。多年來,本校積極為學生舉辦境外交流活動,例如「大灣區(廣州、肇慶)姊妹學校交流之旅」、「首爾義工服務交流團」、「內地、澳門升學就業探索之旅」等。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高中選修科目組合及分科安排等,請參閱本校網址。<br>2. 課程重點:請參閱本校網址。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1. 剪裁及調適課程,照顧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br>2. 設有學習支援及輔導組,為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全面的支援。<br>3. 參與校本駐校教育心理學家服務及言語治療師服務,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專業的支援。<br>4. 設有資優教育組,為資優的學生開辦拔尖課程、加速課程及個別教育計劃等。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學習支援組由校長、副校長、特殊教育統籌主任、特殊教育支援老師、社工及輔導老師組成,配合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的專業支援,同心協力地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採用多元化的支援模式,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聘請教學助理,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小組及個別的輔導。本校著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生涯規劃,因應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與專長,籌辦不同類型的訓練與參觀。本校會為有特別學習或適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學習計劃,定期約見家長,聯同班主任及教育心理學家共同檢視學生的進度。學校提供適切的考試調適,例如:加時、特別試場應考、讀卷安排及特別電腦輔助設備等。本校更適當安排教職員參與教育局「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培訓課程,以提升校內教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每年均舉辦不同活動及專題講座,以加強家校合作。家長教師會設有多項獎學金,嘉許成績優異和顯著進步的同學,又撥款資助同學參加課外活動。每年均定期出版家長通訊,加強校方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聯繫。 |
校風 |
本校秉承校訓「博文約禮」的精神,學生尊師重道,敦品礪行,明辨是非,校風純樸。校方提倡訓輔合一,有駐校社工及教育心學家提供全面專業的協助,讓學生融入愉快的校園生活。輔導組更設有朋輩輔導計劃,照顧不同學生成長及發展的需要。 |
學校發展計劃 |
1. 提升學習信心,增強學習效能。<br>2. 強化語文能力,推動閱讀風氣。<br>3. 培養正向價值,發展學生潛能。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鼓勵老師參加專業培訓課程,加強他們對各種教學法的認識及了解。鼓勵同儕觀課、協作教學及分享教學心得。 |
全方位學習 |
本校課外活動分為學術、藝術、運動、興趣和服務五大類別,由學生會、四社及二十一個學會推動,目的是啟發學生潛能、擴闊視野及發揮領導能力;為促進學生個人成長及自律精神,中一、二學生必須參與制服團隊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