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 |
中一至中三各級使用英語教學之科目為:數學、科學、物理(中三)、化學(中三)、生物(中三)及電腦資訊科技。中四以上為照顧不同學生需要,學生可自行決定是否以中文學習以下科目(包括:數學、資訊及通訊科技、物理、化學、生物、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本校的中文科成績理想,同時亦特別重視學生的英文水平,故此校方投放大量資源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校舍設立英語室,為學生提供學習和應用英語的優良環境。除課堂教學外,舉辦的課外活動如暑期英語銜接課程、海外遊學團、中一英語先導班、趣味英語週、早晨閱報計劃、早會閱讀分享和每月英語日等,皆有助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教學策略: <br>1. 以學生為本,鼓勵同學訂定目標,使同學學會學習,樂於學習; <br>2. 本校近百分之百畢業生繼續升學,故開設之課程,主要為同學準備升讀大學而設; <br>3. 擴闊學生的視野,每年舉辦多項境外交流; <br>4. 照顧學習多樣性,設拔尖補底計劃。 |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生物、化學、物理、歷史、中史、經濟、地理、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為選修。<br>2. 課程重點:推動資訊科技流動教學,全部課室鋪設 WIFI,可以利用平板電腦學習。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實施訓輔合一,班主任作為前線之訓輔老師,關顧學生全面成長。對需要特別照顧學生,由社工及受訓老師個別輔導。對學業方面需特別照顧學生亦設有功課輔導班,由班主任及專責老師個別關顧。 |
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設立學生支援小組,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輔導主任、訓導主任、輔導員、社工和教育心理學家。工作包括識別及轉介懷疑個案;協調各科組為有特殊教育需要之學生提供測考及課程調適。校方利用學習支援津貼聘請輔導員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之學生;按需要籌辦「社交技巧小組」、「功課輔導小組」或「言語治療小組」等。透過社工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適時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情況及學習表現,以期達至家校合作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家校合作 |
學校與家長合作,培育學生成長,包括: <br>1. 家長教師會; <br>2. 班主任與家長交流會; <br>3. 每月家長通訊; <br>4. 學期初班主任與家長電話聯繫; <br>5. 家長日; <br>6. 中三及中六級家長講座。 |
校風 |
1. 推行「全校參與計劃」,訓、輔、教三合一; <br>2. 積極培養學生的自律自治精神,學生守紀有禮,校風純樸; <br>3. 培養學生的自強精神,追求卓越; <br>4. 學校以培訓未來領袖為目標,推展包括學術、體藝活動、校隊和制服隊伍等多樣化課外活動,以發展學生潛能; <br>5. 校園廣設閱讀設施。圖書館除公眾假期外亦全年開放,以推動閱讀風氣; <br>6. 家教會積極投入,與校方緊密溝通,充分發揮家校合作的作用。 |
學校發展計劃 |
1. 提高學生自信心及自我形象,嘗試突破自我,挑戰自己。<br>2. 推展電子學習,以改良學與教策略,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br>3. 提升學生的公民素養,並協助學生認識國家的歷史與發展。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1. 教師全部接受教育專業訓練; <br>2. 全部取得學士學位; <br>3. 設教學發展組,負責統籌教師培訓; <br>4. 學校對新教師提供適切的支援,每位新教師由兩名導師指導; <br>5. 規定每科每年必須進行集體備課、課觀、評課,以提升教學水平。 |
全方位學習 |
多元化課外活動:與各學科相關之學術性之學會;興趣學會,如:戲劇學會、橋牌學會、攝影學會、辯論學會;服務團體,如:少年警訊、紅十字會青年團、女童軍;體藝訓練班,如:合唱團、管樂團、舞蹈;校隊:射箭隊、游泳隊、田徑隊及各類球隊等十數項;境外交流:順德學術交流、國內體驗;義工服務:清潔小先鋒、動物義工、賣旗;中、英、數聯課活動;各式的領袖訓練;中一輔導計劃;其他:聖誕聯歡、旅行日、陸運會、全校歌唱比賽等。 |